第一百七十八章 三棱军刺(下)

    第一百七十八章 三棱军刺(下) (第1/3页)

    也不怪老葛会如此表现,实在是此战的胜利也令他实实在在打了个翻身仗……

    自从50式全自动步枪正式立项以来,围绕该枪的相关配套装备也开始逐步上马研制,比如说用于面杀伤的枪榴弹、还有用于枪械保养的相关组件等等。

    而刺刀作为我军最为依仗的近战格斗装备,自然不可或缺,然而正式这款看似不起眼的冷兵器装备,却让令得柏毅等一众50式自动步枪的研制者们伤透了脑筋,要知道我军自建军以来便对白刃战异常重视。

    经过十余年的总结和完善,到得解放战争时期,我军根据中国传统武术,结合抗战时日军的拼刺术,创立了一套独有的刺刀搏击术,并在解放战争后期发挥了重要作用,更何况拼刺刀不但意味着最后的决心,更是一支军队敢于直面强敌的勇气,因而在军队中往往一句“刺刀见红”,便是敢战,善战的象征。

    也正因为如此,小小的刺刀成为不亚于枪械、手榴弹的重要武器,所以在50式全自动步枪的配套刺刀的研制过程中,得到了军队首长们的一致重视,对此柏毅等人自然是清楚,所以在此项装备的研制上投入了不小的经历。

    原本按照柏毅的最初方案,新式刺刀应该是一款多用途刺刀,不但可以用来拼杀,也可以用来劈砍锯木,必要时还可以充当野战工事的修筑工具,总而言之一句话,那便是一刀在手,万事不愁。

    这套想法是好的,也符合刺刀的发展潮流,可真正实施起来,却发现这个方案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中国根本行不通,原因无他,只因为无论是在材料还是制造工艺上根本无法满足多用途刺刀的要求。

    要知道多用途刺刀之所以能够一刀多能,超强的硬度和无与伦比的耐用性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指标,然而想要达到这个硬度和耐用性,材料的选择,冶炼的加工,锻造的精细以及热处理的考究,可谓是缺一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