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七十三章 发威:二号无坐力火炮(上)(4\5)

    第两百七十三章 发威:二号无坐力火炮(上)(4\5) (第1/3页)

    场间的赞叹不是没有道理,只见唐继先手里的二号无坐力火炮通体墨绿,几处连接之初做得更是天衣无缝,无不是以流线型的光滑曲线自然流过,远远看去给人一种质的美感,若是仅于此倒不至于令场间之人为之惊叹,因为这顶多算是个极有艺术气息的绿铁管子,距离真正的武器装备还差得很远。

    更关键的是那整体的结构,细长的发射管自不消说,但就管体上的加固结构和尾部的喷火平衡装置,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款被称为“二号无坐力火炮”的单兵火箭筒绝非一无是处的凡品。

    自二战期间德国的“铁拳”系列单兵火箭筒开创超口径弹药(弹药口径明显大于发射装置的固有口径)以来,如何能将口径更大的大威力弹药发射更远,便成为各国军工专家不懈奋斗的方向。

    几年下来,军工专家们也的确找到不少解决的办法,比如说减少弹体的金属构件,降低整体重量;在比如说研发更高效的发射药和聚能炸药,从根本上解决弹药射程和威力,但不管如何解决,有一个难题却是永远也绕不过的鸿沟,那便是单兵火箭筒的自身承受能力。

    众所周知为了降低单兵火箭筒的制造成本,各军事强国的此类装备基本都采用相对廉价的无缝钢管,只是这样一来自身的耐久能力便是极大的问题,如德国那般打完就扔还好,要是持续使用就不能不考虑火箭弹尾流所产生的高温高压对发射管体的侵蚀与灼烧。

    若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弹药威力再大,射程再远也没有,因为士兵绝不可能冒着受伤,甚至生命危险去操作一款容易炸膛的火箭筒,正是基于这点,如何加固火箭筒管体,以及高效而又充分引导火箭弹尾流排出,便成为重复使用式火箭筒的重中之重。

    为此擅长技术流的美国人以形式简单,却制造麻烦的纯火箭平衡原理来解决这个问题,如此便有了“巴祖卡”以及“超级巴祖卡”,只不过这种方法很好的解决弹药与管体的平衡,但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