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永恒理想

    第三百三十四章 永恒理想 (第1/3页)

    (二) 科举制的生命力一个 国家的官员选 拔制度,如果 套用西方学 者的话来说, 可以视为是一 种“社会上层的再 生产”。(布罗代 尔《15 至 18 世纪的物质 文明、经济与资 本主义》:“任 何社会的基本任务就是 实现社会上层的再生产。”)那么, 在古代中国, 对于身处社 会中下层的广 大寒门庶族 而言,能够切 实获得一个公平、 公正的 发展机会 ,能够以 自由竞 争的方 式公开参 与一个 社会的“ 上层再 生产”,其意义显 然是非 同小可 的。“ 朝为田 舍郎,暮 登天子堂 ”的平 民理想, 从贞观 时代起 就有了一(618—907)种制度化 的保障,在以后一千多年 的中国社会中更是表现为 随处可见的现实。

    随 着唐 代科举 制的 确立 、完善 和全 面实 行,寒 门庶 族迅 ?崛起 ,越 来越 多的 平民子弟 通 过努 力 跻身 于 社 会上 层, 进 入 了帝 国 的权 力 中枢 , 甚至 官 拜尚 书、 宰 相。 比 如高宗 时代 的宰 相李 义 府就 是一 个寒 门出 身、“ 家代 无名 ”的 人, 他在 贞 观年 间通 过科 举考试 入仕 以后 ,担 心家 世贫 寒, 难以 跻身 高 位,因 而 赋诗 表达 自己 的忧 虑, 其中 一句 是 :

    “上 林如 许树 ,不 借 一枝 栖?” 唐太 宗 李世 民听 到后 ,当 即表 了 一个 态, 打消 了李 义府的 顾虑。

    李世民说 :“吾将全树借 汝,岂惟一枝!”(《隋 唐嘉话》)后来,李 义府果然仕途通达,位列 宰辅。

    自贞 观之后,像李 义府这种平民 子弟通过科 举入仕,最终 官居宰相、位 极人臣者已经不 胜枚 举。据 两《唐 书》列 传所 载,终 唐一 代,寒 门庶 族出身 而拜 相者 共有 一百 四十二人,其 中不入传者尚 有多名,实际 数字当不止此 。而相应时期 高门世族出身 的拜相者,只有一百二 十五人,已经低于前者。

    由此 可见,自贞观 时代起,终唐 之世,唐朝社 会已经从根本 上打破了魏 晋南北朝以来门阀 世族对政治权力 的垄断,使国 家政权向着广 大的寒门庶族开 放,在全国范 围内选拔各个阶层的 优秀人才,从而充分体现 了“机会均等、公平竞争 、择优录用”的原则。

    在隋 朝播下种子的 科举制之所以 能在贞观时期 盛开和绽放, 自然是与唐太 宗李世民求贤若渴、 唯才是举的政治理念息息 相关。

    打江山的 时候,只有得人心者才能 得天下。

    坐江山的 时候,只有得人才者才能 “安”天下!

    作为 一个兼具创业与 守成之长的杰 出政治家,李 世民深知其中的 道理—— 一个王朝如果能 够向社会各阶层 、尤其是平民 阶层普遍开放 上升之阶,并且 最大限度地获 得平民阶层和读 书人的归属感 与政治认同, 最终整合社? 各阶层的利益, 尽可能实现 社会公正,那么这个王朝 必将因此打下一个长治久 安的坚实基础。

    贞 观中 期,李 世民有 一次 目睹 新科 进士鱼 贯而 出的 盛况, 情不 自禁 地发出 这样 的感叹:“天下英雄,入吾彀 中矣!”(《唐摭言》)二百 年后的唐文宗 开成年间,诗 人赵嘏也对贞 观时代所确立 的科举制发出 了由衷的赞叹:“太宗皇帝真长策, 赚得英雄尽白头!”(《 国史补》)钱穆先生 说:“ 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