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盐铁之利中(为盟主加更NO.5)

    第202章 盐铁之利中(为盟主加更NO.5) (第2/3页)

肉都有很大的需求。到中世纪后期至近代早期,可供农民食用的肉明显增多,但腌肉仍扮演着主要角色。

    早在西罗马帝国时期,盐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因素,此时人们对盐保存食物的作用也有明确认识。

    在罗马,除了直接食用外,盐也被用来保存肉类以及作为腌鱼和鱼酱的原料。

    盐是罗马经济的一个重要因素。拉丁文sal同时是薪水(sary)及士兵(soldier)的字根,两者均是以盐作为支付。

    制盐场是罗马帝国主要的建筑物之一,目前已有超过六十个以上的制盐场被辨认出来,盐以及像腌肉及鱼等盐制品变成罗马帝国内最重要的商品。

    那么这些盐场到了11世纪中世纪都被谁占有了呢?制盐业大部分控制在修士手中,在庄园制度的时期,几乎没有一个盐井不被某一寺院全部或部分地占有了的。

    德意志巴伐利亚的赖哼哈尔盐场,洛林的马萨尔盐场在罗马时代即已赢利可观,蛮族入侵时代依旧如此,这两座经济效益甚佳的盐场后来都在修道院的控制之下。

    修道院和教会除了控制盐业的生产之外,在食盐的交易环节中也占有压倒性的优势,因为教堂是城乡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公共活动场所,

    中世纪的集市和市场最早是在教堂前的广场上开办的,这是因为每到礼拜日或宗教节日,人们都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这里,而且教堂前严禁武力争斗和抢劫等行为,可以保证较为安全地进行交易活动。

    这一传统延续至今,西欧各地许多教堂前的广场每到周六都有集市。另一方面,教会和修道院从事贸易活动与世俗商人相比具有更为有利的条件,它们以宗教为招牌享有陆路和水路通行税的豁免权,可以贩运不同地区的农业和手工业产品,使市场的物品更丰富。君王们都把建立市场和集市的特权首先赋予教会和修道院。

    由此,修道院就从生产和销售两方面掌控了盐业经济。有理由推断,即使隐修运动在14世纪以后逐渐转向并走向衰落,但在中世纪向近代早期过渡的阶段,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