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普及法文

    第712章 普及法文 (第2/3页)

到19世纪之间,奥匈帝国的实力更是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增长,迅速上升为欧洲主要强国之一。

    到19世纪初期年时,奥地利已经成为了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帝国,其疆域东起西乌克兰,西到阿尔卑斯山脉,北接波德平原,南邻亚得里亚海,势力范围遍布中欧、东南欧、东欧的多个地方。

    奥匈帝国因为气候温和、地势平坦,农业条件极为发达,是当时欧洲有数的几个大粮仓之一。

    在后来的工业化进程中,奥匈帝国又紧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步伐,到了1900年,奥匈帝国的工农业实力已经位居世界前列,其中作为其辉煌标志的就是作为当时欧洲第一大兵工厂的斯柯达工厂。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在当时强大无比的国家,这个国家在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之后,就直接因为民族和文化复杂多样而最后分崩离析了。

    当时本身奥匈帝国的本民族德意志人大多聚居在奥地利地区,在人口上德意志人仅仅占据总人口数量的三成左右,并不占据优势地位,而在奥地利的周边则恰好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北方的波西米亚与摩拉维亚为已经高度封建化的西斯拉夫人,东边的匈牙利王国为马扎尔贵族统治的多民族强大王国,南边的巴尔干半岛则是典型的民族繁多、教派复杂之地。

    然而包括匈牙利人、波兰人、克罗地亚人、罗马尼亚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乌克兰人等各族偏偏在人口数量上和分布上又达到了一个势均力敌的局面,将处在中央的奥地利德意志人给包围了起来,使得奥匈帝国的民族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

    没有主体民族的国家是不利于国家统一的,后来欧洲民族主义思潮兴起后,这个多民族国家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以至于国内内乱不断,统治力量不足,无法将奥匈帝国的所有实力全部爆发出来。

    这也是为何在一战中,奥匈帝国的军队表现得如此低劣的原因,如此众多的语言给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