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卷六 (第2/3页)

脚冷,寒疟。灸之大良。  条口二穴,在上廉下一寸。足阳明脉气所发。主胫寒不得卧、疼痛,足缓失履,湿痹,足下热、不能久立。针入八分。灸三壮。

    巨虚下廉二穴,足阳明与小肠合。在上廉下三寸,两筋、两骨罅,陷者宛宛中。蹲地坐而取之。针入六分。又,针入三分。灸三壮。主小肠气不足,面无颜色,偏风,热风,冷痹不遂,风湿痹。灸亦良,不及针。灸疮差,冷痹即已。

    承山二穴,一名“鱼腹山”,一名“伤山”。在兑肠下,分肉间、陷者中,定腹取之。主脚弱无力,脚重,偏风不遂。针入八分。灸亦得。

    上昆仑二穴者,火也。足太阳脉之所行为经也。在外踝后、跟骨上,陷者中。治恶血,风气肿痛,脚肿水。针入五分。灸三壮。

    下昆仑二穴,一名“内昆仑”。在外踝下一寸,大筋后内陷骨、宛宛中。主刺风,风热、风冷痹,腰疼,偏风、半身不遂,脚重、疼、不履地。针入四分。灸之亦良。其穴,蹲地旁,引刺之,灸百壮止。

    听宫二穴,在耳中珠子,大如赤小豆形。手足少阳、手太阳三脉之会。针入一分。灸三壮。主耳聋、填如无所闻,嘬嘬嘈嘈弹鸣,及心肠满,臂痛,失声。

    缺盆上二穴,肩上横骨陷中。一名“天盖”。肩上是穴。主寒热,瘰癧,缺盆中肿(外溃不死),胸中热满,腹大少气,缺盆中痛,汗出,喉痹,咳嗽。灸三壮。针入三分。

    孔最二穴,在腕上七寸。手太阴郄。治热病汗不出,吐血,失喑、咽肿痛、恶血。针入三分。灸亦得。

    列缺二穴,在腕上一寸半,(按:据《针灸资生经。卷一》,有“以手”两字,应是)交叉头,两筋、两骨罅、宛宛中。手太阴络。主疗偏风、口喎、半身不遂。针入三分。灸亦得。若患偏风,灸至一百壮。若患腕劳,灸至妙。

    经渠二穴者,金也。在寸口中、陷者中。手太阴脉之所行为经也。主寒热,胸背急痛,胸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