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文学性

    第二百六十八章 文学性 (第2/3页)

”在文字之道上面并没有什么天分,社会经验更是浅薄的可怜。所以写出来的东东难免矫揉造作了一点,空洞苍白了一点。

    这些职业文字工作者一时之间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这本才好,气氛就变得有些尴尬了。这个时候,菲茨杰拉德先生为了“活跃”一下气氛,心直口快地“夸赞”这本一定会受到小学女生们的欢迎。

    “曼哈顿的海伦”那也是豪门出身的千金大小姐,听到这种“夸赞”,她又羞又气索性夺门而出。

    爱手艺大人最近这段时间和这个心地善良为人风趣的小姑娘关系处得不错。因此他开口为自己同事的作品辩护了起来。这一来二去,两个人就歪到了“Literariness”上面。

    “哦,原来你们在讨论文学性。”

    听到这么一个单词,袁大师也是皱了一下眉头。关于文学性的定义,这可是整个二十世纪文学批评界和理论界的世纪课题。即使到了一百年后也没有定论,反而是被各路人马扯得越来复杂。

    简单来说,所谓“文学性”是指使得文本成为文学的性质。再白话一点,什么样的文本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

    然而越是简单的问题往往答案越是复杂,比如说后世有位姓赵的女诗人写了一首诗《一个人在田纳西》,这诗就一句话:毫无疑问,我做的馅饼是全天下最好吃的。

    那么这种文本算是文学吗?

    普通人也许可以把这首诗当做一个笑话,可是如果扯到文学理论绝对有的绕了。于是到最后,文学理论界中人很有默契地退到了“文本主义”,即“把文字固定下来的任何言语形式都叫做文本“的定义。这种态度等于是放弃了对文学性的定义的追求。

    旁边的德莱赛先生为了缓和众人之间的气氛,恰到好处地开口问道:“尼奥,你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呢?”

    “我的看法么……”袁大师微微一笑道,“其实我认为对来说文学性并不重要,因吹斯听才是每一本目的和手段。对于一些来说,因吹斯听是它存在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