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北西南

    第十三章 北西南 (第2/3页)

体,谋求自给自足之道,经济上、国防上如胶似漆地结盟”。换而言之,就是软性殖民。

    因为此次大借款是由当时日本首相寺内正毅的特派代表、屋大维-段的日本顾问西原龟山经手办理这笔将近两亿日元(相当于八千万美金)的巨额借款,故称西原借款。

    注意啦,西原借款是中日关系和日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节点。

    先说中日关系。此次借款,即使就连中方都觉得相当“优厚”。当时的财政部官员周叔廉也承认:日方“对借款的条件并没有十分苛求,对于押品尤为空泛,铁路垫款则铁路并没有进行兴建,其他押品只在借约上空言指定,并没有实行接管。”。

    《大公报》的记者,后来成了主编的王芸生也说:“自另一种意义言,亦可谓彼等之卖国。盖以二亿巨资,一无切实之抵押,二无高息回扣,结果强半流为无着落之滥债,无怪寺内、胜田诸人受其国人之攻击也”。(笔者注:胜田主计是当时大藏省高官,他和秋山真知是好友,)

    王大记者说的没错,该项借款条件之优越,已不免引起日本国内少壮派的极度不满。

    如果这笔钱能收回去倒还好说,可是屋大维-段压根就没有想过还这笔钱。他对马可-安东尼-冯直言道:“咱们对日本也就是利用一时,这些借款谁打算还他呀,只要咱们国家强起来,到时候一瞪眼全拉倒!”

    钱收不回去,那么两国关系改善,日本能顺利插手中国的金融财政体系也不错。可是日本自己强占了青岛,使得中日关系迅速恶化。

    所以西原借款就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徒增日本少壮派军人口实,使其“华人无诚意,向彼表示诚意,等于为娼妇守贞节”、“辜负血战死难将士之灵”一类说辞,有了所谓的“事实依据”。

    “野村先生,山本先生,贵国的西原借款不过就是盎格鲁撒克逊人以金控政之故技而已。我们中国人不明白,但是他们美国人肯定明白的。难道他们就不会引起警惕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