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带路党

    第十八章 带路党 (第1/3页)

    本章副标题:革命的首要问题

    …………………………

    南洋,尤其是东印度群岛上的华人有辣么多钱,就不能学习一下后世的阿拉比亚圣斗士们先进经验,随随便便用钱招募一帮专门搞超限战的雇佣兵就够荷兰殖民当局喝一壶了。

    从后世马来亚共产党的历史来看,东南亚华人还是有一定战斗力的吗。奈何敌人太过强大,队友又实力有限还瞻前顾后,最后沦为了一桌餐具和一柜杯具。

    马共几乎可称之为中共南洋支部,好吧,其前身真的就是“中共南洋临时委员会”。1926年“南洋临委”在新加坡成立的时候,三百余位成员几乎都是华人。南洋临委以新加坡为中心,在周边暹罗、爪哇、越南、菲律宾等地,均设有地委或支部组织。是受广东中共职工会指挥。主要领导成员亦由中共指派。

    1930年,共产国际东方局指示:南洋临委下辖各地区应分别成立独立的共产党,转由共产国际直接指挥和管辖。同年5月,南洋临委遂在东方局代表胡志明的监督下被改组为马共。(笔者注:马共和中共关系有点敏感,有兴趣的病友请自行百度吧。)

    可以说,马共华人党员是最优秀、最强战斗力、最有家国情怀的那一批华人华侨。而马共的群众基础正是当地华人。

    反荷兰人的是他们,反日本人的是他们,反英国人的是他们,反当地反动势力的还是他们。结果呢,二战中被日本人杀了一波,二战后又被英国人杀了一波,最后还被各色猴子们杀了好几波。就连李家坡坡主这种香蕉人也篡夺了部分革命成果。

    这样的历史,袁燕倏就算原地爆炸,也绝对不允许发生!

    所以他这个真-左派宁可引进日本人和美国人的势力,给他们当带路党,也不能让马共这样的赤色组织在东南亚做大。

    理由很简单,在马来亚华人无论如何计算那都是少数民族,大多不占土地而是从事工商业,几乎很少是真正的赤贫阶层。因此马来亚与大陆两地的社会矛盾的正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