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李太晚

    第一百六十五章 李太晚 (第2/3页)

的。

    听着对方一口山东话,袁大师心中不由得一动,开口问道:“胜文兄可是聊城人?令祖可是我大清……嗯,前清的第一位状元?”

    “不错,小弟正是山东聊城人,我们这一支傅姓的始祖正是星岩公。”傅武有些惊讶地回道,“袁先生真是博闻强记,连这件事情都知道啊。”

    我大清第一位状元名叫傅以渐(1609~1665),字于磐,号星岩,祖籍江西,生于山东。他是顺治的机密大臣,康熙的授业老师,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清初十分重要的一位文官。

    袁燕倏心中暗道,不是我博闻强记,而是你们山东聊城有一位傅斯年,因此才有这一问的吗。你们两位就算不认识,那也是族亲。

    “哈哈哈……”袁大师笑着吟了一首打油诗,“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话说当年傅家和邻居为了地基起了争执,在京城的傅以渐知晓之后就写了这首诗寄回家中。傅家就退了三尺,邻居家也感动地退了三尺。两家房子当中就出现了一个巷道,被称为“仁义胡同”。

    他诚挚地说道:“傅家之贤名传于海内,兄弟我怎么会不记得呢?”

    袁燕倏这话一说,傅胜文同学心里面立马被烫平,感动得话也说不出来了。

    所以说要和这年头的赛里斯人搞好关系,当面夸本人显得有些肉麻,不过夸对方祖上那绝对是一记妙招。

    在傅武之后的那一位长相倒也不俗,只是面目显得有些阴鹫:“袁先生,鄙人段希声,以字行,合肥人。”

    袁大师立马赞道:“听之不闻名曰希,不可得闻之音也。段老兄这字取得好啊取得好。敢问您和段总理怎么称呼?”

    姓段的合肥人,当世最有名的那也只有屋大维-段了。此人特意告诉自己是合肥人,想必……

    段希声不动声色地答道:“芝老正是鄙人的……伯父。”

    果然了。其实袁燕倏在心里面有点不以为然,他的伯父,不知道是远房还是嫡亲,也就能在1924年借着“基督将军”、“再世吕布”、“倒戈小能手”冯玉祥再蹦跶一次。

    可是就算做做表面功夫,他都得夸几句来着:“哦!兄弟我对令伯父可是仰慕得很。”

    袁大师又一次用诚挚的语气道:“希声兄有机会一定要帮兄弟带一句话给令伯父,三造共和,功在社稷。六不总理,名传后世。”

    段希声脸上也露出了一丝感动之色,微微躬身道:“袁先生这一句话,鄙人一定带到。”

    袁燕倏也很欣慰地点点头,和段祺瑞的侄子用力的握握手。

    他在心里给自己擦了一把汗,和赛里斯知识分子说话就是麻烦啊,稍稍寒暄一下就花了这么多字数……嗯,心思。

    只听傅武说道:“袁先生……”

    袁大师立马摆手道:“当不起当不起,胜文兄还是称呼兄弟我鸿渐吧。”

    “那好。”山东人那也是爽快得很,改口道,“鸿渐兄。我们普林斯顿麻将社同仁听闻您来我们这里,那都是欢欣鼓舞。因此派出我们两人作为代表,相请鸿渐兄莅临指导并且吃顿便饭。不知道您肯不肯赏脸?”

    袁燕倏对于多认识几个“无名之辈”还是很有兴趣的。

    就看看眼前两位无名之辈,一个是傅斯年的族亲,一个是段祺瑞的侄子……当然很有可能是远房的,这回到了国内那就是人脉啊。

    大师怎么能崖岩高峻呢,应该海纳百川才对。

    他早就认识到,如今的赛里斯大师们,梁启超,蔡元培,章太炎,南陈北李,胡适之……

    当然这些人在他心中只是暂时和他同处一个档次,等他回国之后这些人肯定就要仰望他老人家的背影了。因为他才是国际公认的大师,这些大师也不过在家里横罢了。

    他们的背后全都有一个小团体,不是同乡便是同学,不是有师徒之恩便是有提携之情。如果所以说,没有一个关系网,还怎么当大师。

    因此袁大师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既然众位同仁如此盛情,那兄弟我也只好生受了。”

    于是他就带着自己的女秘书和男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