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八骏宴 中

    第一百九十一章 八骏宴 中 (第2/3页)

强烈地反对落后滴、反-动滴、不文明滴纳妾制度。

    “我们既来到了美利坚这样的开化国家留学,自然要把现代文明带回国内。文明也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分。除了提升我国物质文明之外,对于我国精神上的不文明自然要鸣鼓而攻之,我想老兄应该也是明白的……”

    “而我国精神上最不文明就是儒家那套君臣父子,克己复礼……”

    他是新古典自由主义大师,自然要这么说了。他总不见得一边推崇纯粹之自由,一边还要讲三纲和五常。

    “鸿渐兄,慎言之!”一旁的吴宓忍不住开口打断道,“君臣父子确实属于封建糟粕,但是克己复礼乃是至上之理。就连我的老师白璧德教授也推崇备至……”

    吴宓的老师白璧德不是中国人,而是美国人欧文-白璧德( Irving Babbitt1865–1933年),这位哈佛毕业的哈佛教授是新人文主义美学创始人之一,也是比较文学的开创人。

    那么新人文主义是什么东东呢?

    这是对于中国近现代思想史来说非常重要的东东,不得不详细介绍一下。

    有新就有旧,所谓旧人文主义就是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思想体系:反对神权束缚,追求个***;反对等级观念,追求自由民主;反对蒙昧主义,追求理性至上……

    总而言之,便是“以人类为万物之尺度”。

    而到了二十世纪初,出现了以白璧德为代表的新人文主义思潮。

    一开始新人文主义只是一种文学批判理论,主张文学应恢复以“适度性“为核心的人文主义的传统,他们认为自然主义的倾向(包括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等思潮)会牺牲美的全部含义,应该加以否定。

    后来就扩大到了文学批判之外,他们批评了近代西方的功利主义和浪漫主义带来了道德沦丧和人性失落,呼吁节制情感和欲望,恢复人文秩序,

    简而言之,伦理道德才是人类行为的基础。而这个理念非常符合儒家“克己复礼”的这个说法。

    所以,一方面就如同吴宓所言,白璧德非常推崇儒学。

    有可能是因为他的父亲生长于浙江宁波,所以他“对中国有一份偏爱“。他意识到“中国必须有组织,有能力,必须具欧西之机械,庶免为日本和列强之侵略”,“中国亦须脱去昔日盲从之故俗,及伪古学派之牵锁”。同时他也提醒“中国在力求进步的同时,万不宜效欧西之将盆中小儿随浴水而倾弃之。”。

    另一方面他的中国学生们对于新人文主义那是如获至宝,奉如圭臬。

    而受到他影响的民国大师除了哈佛三杰之外,还有梅光迪和梁实秋等人。这帮人便是在二十年代和《新月》派齐名的《学衡》派。

    日后王国维、梁启超、熊十力、梁漱溟、马一浮、张君劢、冯友兰、钱穆等大牛人也会加入进来。他们便是第一代的“新儒家”。

    其实站在他们的角度来想一下,很容易明白为什么这帮人会如此热情地拥抱新人文主义了。

    拿吴宓作为例子,作为有志于救亡图存的赛里斯年轻知识分子,他原本留学是想要攻读化工专业。不过他可是过目不忘的神童,因此清华学堂校长周贻春认为他学理科太可惜了,建议他去美国学英国文学。

    而当他来到美国之后,中国留学生听说他是来学英国文学的时候,均以怪物和废物视之,让他感到压力山大。

    在这个时候吴宓遇到了中国第一位留美文学博士梅光迪(189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