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又来了 下

    第一百九十八章 又来了 下 (第2/3页)

没有什么可送的,就再送老兄你两句诗吧……”

    不等对方开口拒绝,他便曼声吟道:“渐能至理窥人天,离合悲欢各有缘。”

    吴大师狐疑地看着对方,不解地问道:“鸿渐兄,你这两句诗什么意思啊?”

    袁大师展颜一笑道:“雨僧兄,我这两句诗现在没什么意思,不过以后就有意思了……”

    “请上车吧,我们后会有期!”

    “1921年4月25日

    宓与锡予及陈君寅恪赴纽约会袁君燕倏,袁君款予盛宴……

    别时袁君诫宓云,相亲有风险,结婚需谨慎。还赋诗半首,渐能至理窥人天,离合悲欢各有缘。

    其席间言必称“新文化运动”,却又出此乩言谶语,至为可笑!

    此君心达而险、行辟而坚、言伪而辩、记丑而博、顺非而泽。可谓今日之少正卯。

    不敢置信……不敢置信!

    我与1935年2月翻出这篇日记,此时不知道该写什么来表达自己此刻的心情,关于我和前妻还有毛女士的事情,他真的全都说对了!

    是巧合吗……是巧合吗?

    渐能至理窥人天,离合悲欢各有缘。侍女吹笙引凤去,花开花落自年年。

    不是巧合……不是巧合!

    我把这首诗写出来之后,才发现前面两句很是眼熟,所以翻出了这篇日记!

    天哪……天哪……天哪!

    他不是少正卯,而是袁天罡!(编者注)

    编者注:这是吴宓先生日记当中最为神秘的一篇,后来公布的时候引发了极大的争议。而这争议不是关于吴大师,而是另一位民国大师——袁燕倏。

    我们可以看到,吴宓在此篇日记中记录了自己在1921年4月拜访袁燕倏先生的全过程。喜好看相的袁先生还向他做出了某种关于婚姻的预言。

    同年8月,留美归来的吴宓没休息两天,便匆匆赶往杭州,相晤陈心一。然而,这次的相晤极富戏剧性,似乎从一开始便隐示着某种悲剧的意象。按吴宓日记的叙述,大家只是默默相对。不曾预想,一会儿工夫,另一位女主角翩然出场,她就是毛彦文。

    毛彦文本与陈心一是好友,此前,她和表哥朱君毅早已月下为盟,私订终身,甚至还逃过婚。

    吴宓作为朱君毅的同桌好友,早在清华读书时,便知道了毛彦文。那时,朱君毅每次读完表妹的情书后,都会让吴宓过目。吴宓对毛彦文在信中流露出的才情敬佩不已,久而久之,心中便涌动出异样的情愫,碍于同窗之谊,他不曾流露,而是深深隐藏在了心底。

    9月吴宓和陈心一正式完婚之后,却风云突变。朱君毅这时候突然变卦,他以近亲结婚有害下一代为由,坚决提出与毛彦文解除婚约。

    守候六年,逃婚只为下嫁表哥的毛彦文始料不及,她万般无奈之下,只得转而求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