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篇 第四十一讲 多事之秋

    三国篇 第四十一讲 多事之秋 (第1/2页)

    各位看官,前面我们讲到,公元184年,汉灵帝光和七年,爆发了黄巾大起义,由于官军疯狂镇压等多种原因,主力仅仅九个月就被朝廷扑灭。二月爆发起义,到十一月,起义已经被平定,汉灵帝改年号为中平,寓意中原太平,意思已经赢了。所以公元184年,也是汉灵帝光和七年,也是汉灵帝中平元年,按天干地支来说,也是甲子年。难怪中国人智商高,智商低了,过日子哪一年都记不住。

    汉灵帝还是蛮高兴的,以前怎么享乐,现在还是怎么享乐。但是呢,你一个人开心,不行啊,好多人不开心啊。就在这一年十一月,凉州羌人北宫伯玉、李文侯反叛。羌人是古代少数民族,分支很多,我国西北西南都有羌人。北宫伯玉、李文侯是生活在甘肃、宁夏一带的羌人,这时候叫做凉州,因为在西北,也叫西凉。

    北宫伯玉、李文侯一看,中原打起来了嘛,我们羌人都是一样的,中原王朝强大的时候,我们就听话,中原打起来,我们就闹事。现在中原爆发大规模起义,朝廷跟起义军干起来了,北宫伯玉、李文侯就发动叛乱。叛乱的时候,抓到两个汉人当官的,边允、韩约。北宫伯玉、李文侯虽然是羌人,但是已经汉化很严重,名字就像汉人。他们知道自己比较土,怕搞不过汉人,胁迫边允、韩约参加叛乱。边允、韩约没有办法,边允改名边章,韩约改名韩遂,参加了反叛。一日为贼,终生为贼,以前名字不能用了。他们共同推举边章为首领。

    反叛势力发展很快,凉州地方军队被打败了,第二年,公元185年,汉灵帝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