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历山大学

    第380章历山大学 (第2/3页)

年纪,此前只是听说,没想的真是如此年轻,不由感叹,后生可畏。

    随后,高顺登上高台,与学子见面。

    郑玄高声喊道:“肃静!下面请冠军侯,车骑将军,冀州牧,为大家讲话。”

    经过这么多年的锻炼,高顺已不怯场,从容的向前一步,缓缓的说道:“历山大学发展几年,能有这么多学子在此读书,本侯甚慰;当今天下大乱,战争四起,有这么一处净土,又有如此多的大儒为师,本侯希望诸位学子,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发奋学习,将来好报效国家;今天本侯高兴,所有学子发放十贯钱的补助。”

    操场上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高顺现在不差钱,交好这些文人,稳定住这些文人,不让他们为其他诸侯所用,便达成他的目标了。

    回到大学的会客室,高顺准备与众教师好好的座谈一次。

    郑玄首先说道:“君侯,大学已办几年,完成学业的学子如何安置?”

    对于这个问题,所有教师都非常重视,谁都希望自己的弟子将来有个好的前程。

    高顺却不希望把所有的学子安排为官,而这个年代,读书的目的只有为官一途,非常狭窄,但是很多人读书读的不适合为官了,这让高顺非常为难。

    不过,若是不安置他们的话,也会影响历山大学的声誉;即便改革,也不是一时能转变的,且会引起不必要的动乱和士族的抵制。

    高顺沉思一番,决定先拖延一段时间,最好是能拖延到他统一中原后再进行改革,便说道:“从今年年底开始,每年选拔一百优秀学子,充实到各郡县为吏,根据表现出的能力,逐渐提拔;根据学子们的表现,可逐年增加选派人员的数量。”

    此举令在坐的教师非常高兴,现在朝廷混乱,不可能去朝廷为官,而冠军侯控制几州的地盘,不用太守举荐便可直接为官吏了,且这是冠军侯送给他们这些教师的一大特权。

    蔡邕又建议道:“君侯,老夫正在书写《汉史》,无奈图书、典册不全,特请君侯协助。”

    “需要顺如何配合呢?”对这些大儒,高顺姿态放的很低。

    蔡邕说道:“重要的图书等皆在东观,君侯可向朝廷申请,大学可派学子前去抄录,不过会耗费巨大,且朝廷也不一定会批准。”

    郑玄补充道:“君侯,若是把东观的书籍皆抄录至此,则会大大加强我们历山大学的实力和声望,机会不容有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