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麹义出击

    第455章麹义出击 (第1/3页)

    当部队改编完毕,进入训练阶段后,高顺和沮授便把麹义请来,宣布对他新的任命。

    麹义出自金城郡大族,对凉州非常熟悉,是担任护羌校尉的最佳人选。

    对于这项任命,麹义欣然接受;按照当时的官职等级,这属于平级调动,且麹义是武将,在护羌校尉的位置上更能发挥他的特长。

    高顺宣布对麹义的任命;本来沮授兼任护羌校尉是最合理的人选,不过高顺希望沮授此后的工作重点放在中原地区,并支持赵云经营好武都郡,图谋汉中郡,必要的时候挥兵入益州。

    沮授把高顺的计划叙述一遍。

    麹义沉思一阵后建议道:“主公,军师,义建议在占领榆中县和勇士县后把当地百姓内迁,榆中县过于靠前,不利于防守,可作为与韩遂的缓冲区;校尉府驻地要么设在狄道县,要么设在大夏县,皆能很好的管控陇西郡和汉阳郡的羌胡,也方便对武都郡的支援。”

    当时从长安到西域的道路有主要的三条,分为北线、南线和中线。

    北线由长安,沿渭河至虢县(今宝鸡),过汧县(今陇县),越六盘山固原和海原,沿祖厉河,在靖远渡黄河至姑臧(今武威),路程较短,沿途供给条件差,是早期的路线。

    南线由长安,沿渭河过陇关、上邽(今天水)、狄道(今临洮)、枹罕(今临夏),由永靖渡黄河,穿湟水,越大斗拔谷(今偏都口)至张掖。

    中线与南线在汉阳郡上邽分道,过陇山,至金城郡(今兰州),渡黄河,溯庄浪河,翻乌鞘岭至武威郡。

    南线补给条件虽好,但绕行道路较长,因此,中线后来成为主要交通干线;现在叛军占领金城郡,北线重修之后,成为唯一的交通线。

    按照麹义的设想,撤走榆中县和勇士县的百姓后,中线从平壤县往西便是几百里的无人区,那里沟壑纵横,大军无法通行,韩遂若想进攻关中,经陇西郡的南线是必经之路。

    不管是校尉府设在大夏县还是狄道县,皆为金城叛军东下的毕经之地。

    且近十万大军和他们的家属迁入关中后,陇西郡人口大减,正好用榆中县和勇士县的百姓填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