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新设三郡

    第481章新设三郡 (第2/3页)

    一切如鲁肃所想,所有县城传檄而下。

    消息传至舒城鲁肃处,鲁肃大喜,纪灵被包围在钟离城内,逃无可逃,已不足为惧。

    鲁肃知道现在袁术对他已无能为力,舒城县异常坚固、高大,他定不会蠢到冒险攻城的。

    果不其然,几天后便迎来袁术的使者阎象。

    阎象提出,九江郡可归鲁肃,庐江郡可以舒县为界,由两家平分,鲁肃必须规划纪灵和所辖官兵,此后两家和睦共处,互不为敌;否则,双方将不死不休,血战到底。

    舒县以北为鲁肃地盘,舒县和以南的地盘归袁术;若是没有舒县高大的城池,袁术将很难继续在江北立足。

    这里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只需招纳流民,便能盛产粮食,支援主公大业,鲁肃绝不愿意放弃一寸土地。

    鲁肃思虑,现在他占领的地盘已足够大了,需要时间消化;且袁术势力仅有孙坚部和纪灵部受到打击,其主力未损,若是双方继续敌对,容易导致内部不稳,不利于他加强对占领地盘的统治。

    经慎重考虑,鲁肃原则上同意阎象的方案,不过为了便于防御,南部的襄安县将不归还袁术了。

    阎象大喜,这已超出袁术的期望了;又提出,鲁肃不得迁移几县人口;特别是舒城内的钱粮,只需鲁肃带走一半,否则袁术将无以为继。

    战争时期,人口是非常宝贵的资源。

    鲁肃绝不能舍弃那些开门投降之人,否则,袁术返回后会将他们全部屠杀了,这对他影响很坏。

    最终,双方协商,鲁肃归还舒城,双方北部以大别山和东部丘陵地带最狭窄处的杭埠河为分界线;东部以临湖县和襄安县为分界线。

    鲁肃承诺,愿意迁移的百姓就跟随迁移,不愿意迁移的就留在当地,绝不用强。

    阎象明白鲁肃的心理,爽快的同意了鲁肃的意见,能收回舒城,以及城内一半的钱粮,这已是非常好的结局了。

    随后,鲁肃在龙舒县和襄安县各留下一军司马防守,他率领大军返回合肥驻守。

    寿春城内袁术等人的家人被安全的送达舒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