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袁术之死

    第518章袁术之死 (第1/3页)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算杨弘智谋再高,这时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甚至有人提出突围进入山区,与山越人汇合;有人提议突围后去投奔孙策;但是,皆因为各种理由而被否决。

    时间已到兴平四年四月,宛陵城内米不足白石,战马都宰杀殆尽,这时的袁军连突围的想法都没有了,士气低落到低点,熬一天算一天。

    城内妇女儿童皆被宰杀当成口粮,连同饿死的,百姓百不存一。

    袁术众叛亲离,目前无一诸侯来助,只能坐地等死;他每日痛骂孙策等人为反贼,背叛汉室,大逆不道,以至于绕过他流落到今日局面。

    他绝无反思为什么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五月初一,城内士众绝粮,军中仅有麦屑三十斛。时盛暑酷热,袁术欲得蜜浆解渴,又无蜜;叹息良久,乃大咤曰:“袁术至于此乎!”最后呕血斗余而死。

    对袁术之死,众人已无悲伤的心思,只为未来考虑。

    在袁术的灵堂,文武分列两侧,西侧文官,以军师杨弘为首;东侧是武将,以纪灵为首;还有梁刚、李丰、陈纪、乐就四人,余者皆已逃离。

    纪灵首先代表武将问道:“我等无能,未保主公安危,以至于此;此后何去何从,请军师立断。”

    杨弘不敢判断这些武者的意思,便试探道:“主公已去,然少主犹在,我等必保主公血食永续。”他不敢继续说,先停下来,看看武官们的脸色。

    这个年代的人对宗族祭祀极为看重。

    纪灵道:“军师,请继续说,我等必以军师之命是从。”他们都知道现在情况危及,必须统一意见,避免分歧。

    杨弘知道目前唯一的途径就是投降秦关,但是他不好直说,万一这些武人不满意,将他斩杀,他也无处伸冤,于是说道:“刘子扬,乃汉室宗亲,在江淮甚有名望,现任扬州牧军师,我等不若投靠刘子扬,为子孙博个前程。”

    刘晔年少知名,人称有佐世之才,且其乃汉室宗亲,在江淮地区有很好的名声,诸位武将大都有所耳闻。

    杨弘之所以说要投靠刘晔,而不说投降秦关,便是希望减少众人的抵触心理;暗含之意就是连汉室宗亲刘晔都投靠秦关了,他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