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零八九章 好莱坞不是那么好混的

    一零八九章 好莱坞不是那么好混的 (第2/3页)

    ......

    程晓羽常驻麦克阿比海滩的日子才刚刚开始,《美国好声音》的初次遴选已经全部结束了,最后通过海选确定了大约一百多个进入导师盲选的参赛选手。

    三个导师已经谈妥,只剩下最大牌的玛丽.休斯需要程晓羽亲自去搞定,针对这个全美家喻户晓的歌后,程晓羽准备的当然不止是巨额支票,还有最能够打动一个歌手的礼物。

    这个周末他将从麦克阿比海滩返回洛杉矶,去拜会这个在美国地位崇高的歌后。

    开机仪式后,媒体果然没有因为程晓羽的盛情款待而卖他面子,大都觉得程晓羽这个华裔导演在异想天开,而凯瑟琳.布兰切特竭力的替程晓羽站台,反而被嘲讽的不轻。

    “让我们来看看历史上的除开技术奖项的重要奥斯卡影片,《乱世佳人》、《纽约黑帮》、《桂河大桥》、《歌舞升平》......这些类型有,歌舞片、历史片、传记片、黑帮片、家庭片……涵盖了好莱坞各种常见的主流类型片种。

    但没有一部八十年代后那些卖座类型的魔幻、科幻、动作、恐怖以及灾难片,而这些高票房电影基本都是好莱坞传统地位不高的「二流类型」——因为这些类型在过去不是面向主流人群的,而是针对青少年亚群体,六、七十年代后青少年观众成长为美国电影市场上的票房主力,中老年观众占的比重下降,这些「二流类型」的票房也水涨船高。

    然而奥斯卡奖的艺术取向和价值取向,却是偏向成熟的中产阶级趣味的,因而和上述「二流类型」有些格格不入。

    随着新世纪,这些「二流类型」大片越来越成为主流,影评人的声音就显得更加微弱。媒体影评的好坏基本不对大片的票房成败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从程导演的成功就能可见一斑。

    但在年末,冲奖项的影片仍然较为看重评论界的态度,各家影评人协会的选择可能会影响奥斯卡投票人其后的选择。

    我们也能发现,虽然奥斯卡获奖电影是否名副其实从来都存在争议,但几乎从来没有一部商业大片笑到最后,可见投票的学院成员实际上也会受外界风评的影响随大流。

    而评论界对电影的判断更加看重其艺术价值,不太注重票房表现,他们当然跟不会青睐爆米花口味的商业大片。所以,这种分化愈加确立。

    《泰坦尼克号》从哪一方面看都是典型的爆米花电影。

    如果程导演妄想在票房和奖项都取得辉煌的成功,那么只能证明他的幼稚,本质上特效打造的大船奇观电影,是不可能有机会获奖的。

    最后,我们还是诚恳的劝解程导演一次,让票房的归票房,奥斯卡的归奥斯卡吧。”——《好莱坞观察者》

    程晓羽看完这篇报道,并不觉得被讽刺,因为其实这篇报道很中肯,其实奥斯卡并不是不讨厌商业片,而是很难有商业片在艺术和票房之间做好取舍。

    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大众品味与艺术格调相互融合的电影几乎很少,尤其是在电影产业普遍很浮躁的环境下,IP剧层出不穷,许多电影人拍电影只是为了赚快钱,而为了赚钱当然怎么容易使大众掏钱怎么来。

    为此,可以请大牌,砸特效,加入通俗笑料,而牺牲影片的艺术性当然也在所不惜。

    在程晓羽记忆中能够获得奥斯卡肯定的灾难片、特效片,也就只有《泰坦尼克号》了,后面票房夺得全球之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