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陈家往事

    第二章 陈家往事 (第2/3页)

,很是感激,一来二去的张家的小闺女张子瑜就跟陈家的幺儿陈卫国偷偷好上了。

    在村里,就没有那不漏风的墙。

    陈家幺儿看上张学究小闺女的八卦很快便被大婶子小媳妇传遍了十里八乡,招来乡人一阵阵笑话,等风声传到张氏夫妇耳朵里的时候,都已经尽人皆知了。

    为此陈卫国没少受张氏夫妇的白眼,可怎耐他脸皮够厚,还是一个劲的往前贴,诗书传家的学问人也没奈何,只能靠着还打着光棍的两个儿子对陈卫国围追堵截,严防死守。

    好在在那个年月门当户对也不知道该怎么个讲究法,知识分子也得屈从现实啊,功夫不负有心人,七七年陈卫国跟张子瑜有情人喜结连理。

    同年的十二月十号,张家大舅子报名参加了动乱后的第一届高考。

    七七年的腊月二十八,除夕的前一天,县里乡里一群人敲锣打鼓的来到村里,给张教授夫妇送去了大儿子的录取通知书,陈卫国已经快三十岁的光棍大舅哥考上了北方交通大学,在整个县里这都是个大新闻,一时间轰动了整个十里八乡。

    刚结婚的陈卫国原本以为他这辈子就会这样安稳的过下去,没成想变化来的是如此的迅速。

    七八年发生了许多事情,这一年的二月二十七号,他的光棍大舅哥带着行李离开了呆了近十年的乡村,接着十一届三中全会在燕京召开,张氏夫妇这对臭老九终于摘掉了戴了好久的帽子。

    七九年四月,张教授夫妇带着小舅子离开乡村回了燕京,送三人离开那天,怀着孕的张子瑜抱着即将回乡的父母哭的撕心裂肺,陈卫国的心中也很是黯然。

    年底,陈乔山的大姐出生,依照农村的规矩只给取了个小名,叫小宝。

    收到信,刚回京没多久的丈母娘又千里迢迢地赶了回来,也不知道母女俩聊了些什么,没几天张子瑜就跟陈家人说她想考大学,随后便拿起母亲从燕京背来的书开始复习,这让毫无心理准备的陈卫国一下子就傻了眼。

    也许是家学渊源也许是天生聪慧,八零年夏天张子瑜参加了高考,出人意料的考上了清华大学。

    这件事情轰动了整个南阳行署,当时县里乡里大大小小来了上百号人,敲锣打鼓很是热闹。

    当消息传到这个偏远乡村的时候,陈卫国他爹陈老汉沉默地拿着旱烟袋,在地头蹲到天黑也没见回来,或许这个朴实的农村老汉已经预见到小儿子不远的未来,或许是为当年他没能拦下小儿子的婚事而后悔。

    当年年底,学校放寒假的张子瑜在母亲的陪伴下从燕京回来了,村子里人都看西洋景似的打量着这个从燕京回来过年的陈家媳妇。

    半年时间,母女俩的穿着打扮就翻了个个,村里的婆姨私下里都嘀嘀咕咕的,也不知道在传些啥。半年没见过闺女的张子瑜抱着已经不认识妈妈的陈小宝,眼泪止不住的流。

    过年之前张子瑜母女俩带着刚满一岁的女儿一起踏上了回燕京的火车。陈老汉拦下了抱着孙女不撒手的陈家老奶,陈老汉心里或许也是不舍的……

    离开的时候,陈卫国失魂落魄地盯着自己的媳妇和她怀里还没大名的娃,在丈母娘的拉扯下,张子瑜最终抱着闺女踏上了开往北方的火车,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八一年七月,张家大舅哥风尘仆仆的赶来,在行署两个年轻干部的陪同下喊回了正在生产队坡地上薅草的陈卫国,带来的是一份离婚协议书和四百块钱。

    在陈家老奶的哭天抢地中,陈卫国盯着协议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