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锄奸(1)

    第392章 锄奸(1) (第1/3页)

    两军征战,自古以来,就是敌中有我,我中有敌。

    对于身边出现的奸细,朱由崧早就警觉到了。朝堂中议定之事,第二天便泄露出去,并遭了鞑子的埋伏。

    三河镇之战有惊有险,之所以战功颇丰,君臣三人还能够毫发无损的回来,全仗着他的勇武,若非他这三身一体,修真界武者的体质,此时早就成了人家的阶下囚了。

    现在的朱由崧也明白了,此前为什么多尔衮和范文程摆出一副死守坚城,拒不出战的样子。又是让祖大寿和吴三桂诈败诱敌,原来他们在自己身边安插了眼线,就等着自己露出破绽。

    如果哪一天宫廷卫士疏于防守,朕疏于防范,这个奸细说不定会猝不及防地要了自己的脑袋,拿去向鞑子请功受赏,这一招够毒辣!

    必须尽快除奸。

    但是能够在他身边卧底的人,也绝非寻常之辈,也就是说,能把朝堂中的大事,及时泄露给鞑子,一定是公卿大臣,或者是他身边较为亲近的人。

    而且这个人在他身边卧底时间应该不太长。

    朱由崧在回营的路上脑子里就已经在考虑这个问题了。

    身边的公卿大臣,文武众将,宫廷卫士的头目,从太监到厂卫,在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朱由崧过了一遍,排除绝对可靠之人,初步锁定了几个目标。

    剩下的只是取证,为了避免自己误判,不冤枉好人,不打草惊蛇,不便宜坏蛋,他心中已经有了一条妙计,用此计**细浮出水面。

    因此,朱由崧当着众将的面,毫不避讳的把自己的破大名府之计说了出来。

    他说内阁首辅高弘图等人,已经筹措了一批粮饷,三五日之内,这批粮饷便可运到营中。

    倘若我们把这个消息散布出去,鞑子必然派人中途劫粮,可是鞑子们想不到的是,此时我们的粮草已经调包了,粮草车里藏的全是我们的人马,粮草车被押进城中,我们的人杀出去,里应外合可破大名府。

    众将皆赞成,此计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