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鸑鷟

    第六十六章 鸑鷟 (第2/3页)

时的书籍。先把竹子制成竹板,然后连起来后用笔在上边写字。

    当然,也有用木板的。

    邢杰也曾经见过用玳瑁壳子制成的,三枚连在一起,拿在手中,超级有范儿。没错,就是当初祝老头送给邢杰的那个玩意。后来吧,在教宗那里又见到了一卷用玉石制成的,根据某某专家考证,好像是周穆王那时候传下来的,极具历史价值。

    说的有点远,具体来说,竹简就是书籍。

    而书籍就代表着知识。

    说到以前的人怎么对待知识?其实很简单,因为无论中外采取的方法几乎是如出一辙。那就是只有贵族才有资格学习知识,泥腿子穷光蛋们连想都不要想。

    为什么?

    还不是学习的成本太高?穷苦人家根本就负担不起。

    在这里普及一下,我们常说的寒门高士,并不是想象中的穷苦人家出身,志趣、品行都非常高尚的人。知道什么叫寒门吗?就是古代的中产阶级,家里有钱,但是没有地位,这才是真正的寒门,这只有这样的家庭才有闲钱去供养家族后代向着当时的社会精英发起冲击,也就是成为真正的贵族。

    至于像我等泥腿子穷光蛋们则是由个专门的称呼,黔首!

    所以呢,知识这种东西向来都是专属的,也是被统治阶级说所垄断的。当年那些属国拉,或者小国拉什么的纷纷进贡,拿一些破烂货去占当时鼎立中原的大佬们的便宜。当然中原的那些大佬也都不是傻子,赏赐下去的,也都是绫罗绸缎陶瓷器漆这些东西。

    至于可以提高对方国力的那些书籍?

    还是想都不要想的好。

    当然,那些歌颂风花雪月的诗经,宣扬真善美的佛经这些那可都是不限量的往外送啊。至于为什么,大家心里都明白,这里也就不再说了。

    所以,这里出现这种东西就非常的让邢杰好奇。

    那书简上到底写着什么?

    在无人机的镜头下,书简上的字迹清晰可辨。不过显示器前的邢杰却是有些心慌。

    为什么?

    以邢杰的古文字功底,也就能够勉强辨认出竹简上的文字是小篆,不过却和周王室的小篆有着相当大的差别。看起来书写者当时非常的写意,不过这种写意对于读书者们来说可就困难重重了。

    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