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一篇

    散文一篇 (第2/3页)

 水太深,我不会游泳!

    其实,他们这么做的目的,其实就是要改变自己的层次。改变他说的地位。

    要变成自己要变成的模样!

    为了这,什么也别谈了!

    记得看到过这样的文章,讲的是上层和底层。

    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人跟人是不一样的,底层和上层是不一样的。

    出身底层,底层的生活,常常不是生活,而是直面生存这个课题,所以身为底层,容易突破下限,容易不讲规则,这就是残酷的生活太容易让人暴露人性中的恶,底层的人性太容易被考验,考验人性是危险的,人又是一个很有惰性的动物,即使从底层跃迁,很多毛病也很难改掉。

    有这样一个故事,很是受益。

    在一郊区,郊区居住中心有这么两家,是邻居,一家家庭一般般,一家家庭生活富裕,而且不是一般的富裕,

    一般的家里,偶尔从外边路过,时不时的,就能听到歌声,和房主人一家的欢笑声,生活的很是快乐。

    而富裕的一家里,几乎很少听到让人有愉快的信息。

    一天,富裕家庭里的孩子,问爸爸:

    爸,你看人家,多快乐啊,多好啊,咱俩太没意思了,快,爸,把咱俩变成他们那样。

    这要求,太他妈的有难度了,

    这位爸爸深深的吸了一根烟,想了一会,告诉他的孩子,说:把我们家变成他们家那样,我做不到,我可以把他们家变成和我们家一样,行不行!孩子说:行。

    明天他家就和咱家一样,爸爸说。

    孩子,有点怀疑的能力!

    第二天,真的,他们家没有了,以前的欢乐。第二天,第三天,~

    太厉害了,太厉害了,孩子把这事告诉了妈妈,太惊喜了,急忙开了个家庭会议,准备奖励孩他爸,毕竟满足了孩子的愿望。

    孩他妈问:你是怎么做到的。孩他爸,点了一根烟,慢慢的说:那晚,我趁夜黑没人,往他家院里扔了20万。

    第二天,就这样了。

    故事完毕!

    看完你有什么体会呢?

    不要去考验人性,是禁不起考验的。

    出身上层的人有个特点,喜欢讲道德,喜欢谈奉献,喜欢强调义务,出身上层的人追求成功是因为兴趣、爱好等正能量。

    记得在网上看到一个故事,说一个开车出事了,后又出现了事件的焦点,那个人有间歇性精神病,这也行,就说这点。无语。

    出身上层的人特别容易理所应当。理所应当地攫取了社会资源,然后理所当然的制定有利于他们的社会规则。

    下层人当作恶的时候,他们明明白白知道自己在作恶,而上层人作恶的时候,会以行善的面目出现。

    《人民的名义》,体现的很到位了。

    以权谋私,官官相护~

    就说到这!我不爱谈政治!

    曾看过一则禅意故事:

    地上,有一片落叶,落叶旁,栖落着一只蝴蝶。一阵风起,风吹走了落叶,而蝴蝶仍栖落在原地。一个路过的弟子,看到这一现象,觉得不可思议,便问身边的师父:“落叶比蝴蝶大,为什么风吹走了落叶,而没有吹走蝴蝶呢?”

    师父问:“落叶比蝴蝶大,这是落叶与蝴蝶的不同,除了这点外,它们之间还有什么不同呢?”

    弟子想了想,说:“落叶,是死了的叶子,而蝴蝶,是活着的生命。”

    师父说:“所以,只有失去生命的东西,才会听从命运的摆布。”

    既然有生命,且行且珍惜!

    有钱把事做好,

    没钱把人做好。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第一次尤其重要,尤其是第一次有矛盾,第一次触碰底线,第一次的解决方式,大半已经奠定了未来相处的基调。

    所以,你要明白第一次守住底线是多么重要,这会让你在未来的生活里,省去无数麻烦。

    有多大本事做多大事儿,没本事就把希望强加到别人身上。

    比自私更可怕的是明明自己自私还要求别人无私。

    所谓的“道德绑架”,只可能是在用圣人的标准要求普通人,用美德来要求道德义务。

    比如,要求一个人舍身救人,否则就要谴责。要求一个人掏钱支持希望工程。“道德绑架”之所以发生,除去人的精神结构不谈,根源就是道德判断逻辑的混乱。

    好比你去坐车,一个老人提出要和你交换上下铺的位置,你如果拒绝了,可能就会有人说你小小年纪不懂得敬老,这么点方便都不肯行。

    如果你的工作伙伴不负责任,给你造成了巨大的困扰,而你发飙的时候,他抹着眼泪从你的办公室里一路飞奔出去,那么不要半天,你“嘴不饶人,把人活生生骂哭”的名声可能就会传遍全公司。

    如果你过的还算不错,而一个穷人侵犯了你的利益,那么在你对他追究责任的时候,就可能会有人骂你为富不仁。

    你看,总会有那么多人,完全不问事情的起因缘由,就自顾自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