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_第二十一章 明末崩溃的另一个原因

    第一卷_第二十一章 明末崩溃的另一个原因 (第2/3页)

,这拖欠工资他们就没法活了,甚至有些官员都需要出去打工才能养活自己。

    明朝的税收区区几百万两连南宋的十分之一都赶不上,但是明朝人穷么。随便一个江南的大族总资产都在千万以上,中型的家族家中的钱财都比崇祯年间的内库有钱。

    归根到底就是大明从出生的那一刻就从娘胎里面带来了问题。

    军户,藩王,税收制度。

    军户和藩王都比较简单。朱元璋想的当兵的平时务农,战时当兵即省军费还不缺当兵的人。

    这种只存在理想中的制度没过几十年就荒废了,当兵的土地都被上官强取豪夺他们只能世世代代当农民,而农民又怎么能上战场呢。卫所的总兵又吃空饷更是败坏了这种制度。

    因为发生过靖难之役叔叔把自己的侄子的江山抢了,所以对藩王看的比较严没指令不准自己的城市,就是把王爷当猪养了。

    这帮王爷出不了城,只能造人于是各种王爷就越来也多。政治上的限制带来的急速补偿的是经济上的不限制他们没有政治自由只能拼命的捞钱。

    豪取强夺那都常有之事,侵占土地更是他们发财的主要手段。

    但只都是小害顶多是把以前王朝的那些弊端放大了一些而已。

    真正让大明王朝的税收如此之少的,还是他的税收制度大大的有问题。

    在明朝建国之初,朱元璋为了巩固统治和赢取天下士子的投效之心,就取消了举人以上的税收,他们的产业不用交税。所以当一个平民之家考取一个举人之后,就会有大量的七大姑八大姨过来投献土地,让他们免除税收和徭役简直就是一夜暴富。

    所以才有了那句穷秀才,富举人。范进中举之后也不难理解他为啥会发疯了。

    这些不用交税的群体加上各种投献过来的土地,就已经大大减少了国家财产税收的来源。

    再加上朱元璋是苦孩子出身见过的官员全都鱼肉乡里,百姓的税收也都很重。所以从一开始就定下了很低的税收制度并承诺不再增加税收。

    而商业税更是少的可怜经过二百多年的承平,大明南方的商业经济早就跟宋朝不相上下甚至还有超出。

    大家族嫡系子弟读书中科举,当官之后免税收庇护家族,更有甚至资助贫民子弟中科举反过来反哺家族。

    他们早就不满足从土地里面刨食幕后控制着南方的主要的商业经济。这些商业本来就交很少的税收但是他们还不满足,利用权势甚至取消了商税。

    皇家派来收矿税的镇守太监也都被他们利用不与民争利的借口打跑了。

    就这样商业税收不上来矿税没有,茶税盐税更是被各层瓜分的一干二净。

    明朝的税收只能从中下层的平民身上收取,外加各种名目的税收。

    一个平民之家一年下来的收成往往都不够交税的,那只能拿土地抵押去借贷,这高利贷的利滚利他们的土地很快就不属于他们了。这些高利贷者往往都是当地的豪绅大族,敢欠钱不还就让你家破人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