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_第三十二章 节操

    第一卷_第三十二章 节操 (第1/3页)

    龙腾提供

    因为郝德礼的举人身份,在官场里是注定不能做到大官的,那各部的尚书侍郎都是进士出身,三榜出身的同进士有时候都会被瞧不起,被排出圈外,仅仅是个举人的话,一辈子有靠山有运气,做到知府就到头了

    所以郝德礼的目标就是当个县太爷,做个土皇帝就满足了,但县太爷也不是那么好当的,说什么就是什么

    明朝施行的是异地为官,本地为吏的政策,这是为了防止本地为官做强做大,顺便说下现代社会也还实行异地为官制

    但异地为官也有异地为官的弊端,从官员本身来说,但一个外省去,除了一身官服,其他的什么都没有,就得从头开始整顿官吏,明代官员一任也就几年时候,也是为了防止地方官长久之后形成势力

    但只有几年的时间,这点时间刚把官吏弄明白了,就要被调到别的地方重新任职了,很不利于官员的施政

    另一个就是本地为吏,吏就是操作地方政策执行的人员,比如收收税啊,维护治安啊什么的

    官员要不熟悉具体行政是怎么运转的就会被底下的人耍的团团转,甚至还会被架空,这种情况怎么能让一个励志做个有为官员的郝德礼所忍受得了的

    清官不一定有能力,但贪官一定要在某些方面玩的转,要不然连怎么进行贪污都不知道还做个屁的贪官啊

    所以想赚更多的钱,想做一个出色的贪官的郝德礼在京城期间就学习各种地方官需要的事物,为赚钱做好准备

    但还是那句话,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还没找到外放机会的郝德礼就迎来了一个王朝的覆灭,他对大明王朝很是无感,工资那么少还时常托欠,所以他觉得他额外的创收都是自己辛苦的劳动所得,应该按老分配

    这样理所当然的思想也就对大明没什么归属感了,也就没在家里挂上三尺白绫了,准备兴冲冲出城迎接,去做大顺的官了

    可李自成对官员可是没好感,按级别交了保命钱,郝德礼还是因为官小才逃过一劫,万万没想到,以为大顺来了这乱世终于要结束了,他终于可以有机会去外放做官了,没多久大顺就轻轻的走了,正如她轻轻的开来,不带走一片云彩

    大顺连云彩都不带走,又怎么会带走官位低下的郝德礼,所以短短的时间内郝德礼就经历了三朝,这个朝可不是皇帝死了儿子来当的朝,而是王朝更替的朝,也只有五代十国的人才能享受到这中待遇

    本以为做大清的官会和做大明的官没什么不同,结果一看从关外来的官员都是梳子个难看的猪尾巴辫子,服装也是奇葩的很,这时候他才明白什么叫王国之痛

    但随着多尔衮的剃发令,郝德礼第一个就踢了头发换了华服,彻底向满洲人靠拢,开什么万笑,亡国之痛算什么,有官位重要么,头发算什么,服装算什么,有白花花的银子重要么,有了银子就有了一切

    这最先做出表率的郝德礼自然就受到了重视,为了竖典型,郝德礼自然是升官了,又因行政能力被多铎看重,就随着一起难下去建功立业了

    不过即使是对大明没有一点节操的大部分官员,卖皇帝跟卖菜一样的大明官员,对多尔衮的剃发令还是没多少人响应,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