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出师

    第一百四十四章 出师 (第3/3页)

怀。尤其是古时候,交通不发达,一次离别基本就是永别,在古代文人的笔下,也渲染得特别有味道。

    黄静明白,秦放歌是想借此,表达那种饱满,厚实,内在的情感。

    中国人的情感历来都是很内敛的,离别之前也是如此。最追求的,还是那种朴素,返璞归真的感觉。

    他所用的手法,也很讲究,揉弦很少,揉弦的幅度很小,频率很慢。

    由于这首曲子是改编自古琴曲的,林宝卿对此感受也是相当深刻的。

    秦放歌表达出来的那种,自然的,深沉的,欲言又止,而又发自内心的感情,让她也身同感受。

    而且,林宝卿也看出来了,他在装饰音,滑音上面,感觉都借鉴了古琴的手法,也不知道是不是黄静教他的。

    到第二个乐句的时候,秦放歌不光是速度,力度也有变化,整体情感的变化也比较大。阳关三叠,名如其曲,同样的旋律被变奏了三次。

    除了技术上的难度被攻克之外,秦放歌在感情上,把握得也相当适当。随后的段落,就变得昂扬起来,不管是揉弦的频率和幅度都大了起来,但又不是那种跳脱飞扬的感觉,更像是在勉励朋友们,莫愁前路无知己的意味。

    最为绚丽的华彩部分,尤其是大起大落的音阶上行下行的时候,秦放歌的处理更是可圈可点,感觉节奏很自由,变化很自然。随着旋律的进行,他在运弓的速度和力度都有了相当显著的变化,使得情绪尤其是高潮的表达,体现得越发淋漓尽致,使音乐充满了张力。

    尾声部分,原词中这段就是感叹的情绪,二胡曲也继承了这样的特性。揉弦的渐慢渐弱,让音色发生了变化,让人很明显就能听得出来,正是那种如泣如诉的二胡特性。

    黄静和钱淑媛都浸淫二胡十几年,跟随过不少的名家大师学过二胡,别的不说,在鉴赏上,都是一等一的高手。

    秦放歌把这首阳关三叠演奏完之后,黄静就非常感慨地说,“你这水平,完全可以出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