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章 大江东去
第九百七十章 大江东去 (第2/3页)
楚不说,各种情感更是拿捏得特别精准,加上有林宝卿她们手里乐器助阵,不管是“乱石穿空,还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起合作出来的效果,让观众仿佛置身赤壁古战场,亲身感受那种瑰丽险要的神奇之处。
而整首词的下阕前半段,依旧是意气风发秦放歌的菜,他都评价周瑜的人参赢家。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英雄美人,建功立业,多么令人心驰神往。
到最后的诗句,才有了苏轼对自身的感怀,“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按照大家的一贯理解理解,苏轼正上阙咏赤壁,下阙怀周瑜,并怀古伤己,以自身感慨作结。吊古伤怀,想古代豪杰,借古传颂之英雄业绩,思自己历遭之挫折。不能建功立业,壮志难酬,抒发了他内心忧愤的情怀,但这种情怀并不哀伤,整首词作中,给人感受最深刻的就是豪迈!如千古英雄所拥有的胸襟一样!
秦放歌正演绎起来的时候,情绪也是比较复杂的,既有襟怀超旷、识度明达,也显露几分壮志难酬,末路英雄的本色。
就仿佛苏轼这在长江边上一声浩叹,带着几分伤感,几分无奈,几分悲凉,当然,还有更多的情感,则是满腹的壮志豪情,未曾被现实处境给磨灭,这也正是苏轼的伟大之处。
站在后人的角度看,秦放歌倒是觉得不管是苏轼还是李白,在政坛之路走得坎坷其实是好事,不管是对他们自己还是对当时的百姓,以及对后人来说都是如此。
古时的文人总是想一展才华建功立业,修身齐家平天下。但要认识到,不是每个人都有那样的天赋去走仕途的,做个文学家诗人这样的多好又能千古留名,当时那些仕途得意甚至权倾朝野的,如今知道的他们的又有几个?
秦放歌有这样的理解,自然也会反应在他的音乐中,比起苏轼的词作来,也有了更多的豁达和淡然。这其实也是时代不同,看问题也有很大差距造成的。
要完全表达苏轼的情怀,秦放歌再天才也做不到,都是会有自己的理解和再创作的。就如同他自己,也完全不去强求别人演绎他作品的时候,能完全按照他创作时候的想法,那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
在古琴幽幽声中整首歌曲结束,现场观众似乎都还沉浸在刚刚的音乐中,保持寂静一阵,才响起激烈的掌声,和之前稀稀拉拉掌声的场景截然不同。
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大家都相当熟悉,但对此都有各自的解读和理解。对秦放歌和锦瑟华年乐团合作,他们都有自己的判断。
激烈的掌声,就是他们表达心意的最好方式。
网上的两个直播间里,观众们则刷弹幕和礼物来抒发他们听后的感受。
“我歌不愧是音乐天才,这首歌曲演绎得简直无懈可击!”
“完美!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么震撼的歌曲!”
“把苏东坡的那种豪情和无奈都完美的诠释了出来,我给一百分!”
“视觉听觉的完美享受,妈妈问我为什么跪着看直播!”
“室友听后已疯!”
“作为一个学声乐的学生,对哥哥我只说一个字,服!哥哥就是我们的榜样!”
“同样男高音,我和小哥的差距为什么就那么大!”
“又一首经典诞生!”
“为什么没用在新三国演义的电视剧中呢!”
“苏老先生泉下有知的话,可以笑得安详了!”
“有没有人和我有同样感受的,感觉自己的身体都在跟着我歌的歌声一起产生共鸣!”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样的共鸣现象,在现场听过的人应该最有发言权,之前也常听她们讲。”
“谁能解释一下这样的现象,真的很神奇!”
“这样的共鸣,其实就是声学上的共振!一般指的是物体因共振而发声的现象,比如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靠近,其中一个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