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9章 管乐

    第1149章 管乐 (第2/3页)

    此外,中国长期的音乐演奏和教学实践中形成了重弦乐和钢琴、轻管乐的传统。比如,在欧美达国家包括日本和台湾,学校音乐教育中很早就普及了各种管乐团,所以这些地方的小孩,在很早就有机会接触管乐的机会。为此,学习管乐的学生基数是大的,加上多年的演奏教学经验的积累,整个管乐人才培养的体系是很完善的。但是在中国,先,学校内部的青少年儿童的音乐培养是相对来说落后和欠缺的,比如管乐团这种形式的音乐教育,在中国也只有少数几个达城市的少数有传统的学校才能做到系统和专业。其次,学校以外的个人音乐学习,大部分家长和学生也会选择小提琴和钢琴等这类更有“主角气质”的乐器。如果不是家里有懂音乐的,或者其他专业的因素,那个小孩的家长自然不会选择长号、单簧管这类管乐,而是更容易拉风的小提琴、钢琴。

    往往也也可以见到,在钢琴小提琴大提琴这类弦乐器上,中国人以及日韩等都有相当不错的表现,也出了很多世界级的演奏家,管乐上的人才却是寥寥无几。

    同样是管乐,在中国本有的笛子笙等民族管乐器上,由于本身就适合中国人,也有着优良的传统,继承和展下来并不是特别困难。但让西方人来学这些民族管乐器,相信对他们也是一种煎熬。

    因此,周秀英她们也愈觉得,真要以秦放歌的名义办音乐大赛的话,管乐肯定也要加进去才行。现在古典音乐的落后是方方面面的,都需要补课才行。周秀英就说了,“我们不能妄自菲薄,但也不能盲目乐观,前路漫漫,任重而道远!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在我们的歌剧演出中,管乐的演奏水平就不尽如人意。”

    她说的是大剧院的管弦乐团,钱菲菲和何雄这两个大剧院的资深员工也都深以为然,而且也不光是大剧院管弦乐团的管乐不给力,整个中国,乃至亚洲的交响乐团管乐都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