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摔出个办法来

    第九十三章 摔出个办法来 (第2/3页)

们大多都是兄弟,小兄弟,一个个的年纪都不大。

    这年头还好些,大家放牧有一些人还是按照老办法,有骑马来的,要搁在后世,大家都骑摩托开车了,骑马的越来越少。但就这样,长大了的蒙古族小伙,也不怎么骑马了,这技术下降的多了,所以,现在只有那些个十来岁的小家伙们马术精湛。

    真的是不用马镫,有个屁垫子就OK,而且人家那跑起来,特别的欢实。

    是以,不是一点儿骑马的镜头都没拍,吴祥就拍了这些个蒙古族小伙的戏,让他们演匈奴人,但都是一些个小规模的戏,大场面上不了啊。

    不光是蒙古族小伙来助阵,吴祥还通过黄团座联系到了我国著名的红山军马场,还有我国最后的一支骑兵部队,内蒙古骑兵第一营,他们就在巴檐淖尔大草原上!

    本来吴祥是把这些都联系好了,他合计的是啊,有这些人做老师,怎么地大家也能学的差不多点儿,可就是没想到啊,这个没有马镫实在是太过困难了。人家骑兵营的战士,其实都有很丰富的影视剧拍摄经验,可一听吴祥这个要求,直接就说你们学不会,因为就算是他们,很多的技术也无法在没有马镫的情况下完成。

    其实,其他的影视剧,你别管是什么朝代,全都是有马镫的,没这个没办法拍啊,《荆轲刺秦王》有,《英雄》有,这都是大导演的作品啊,够追求细节的了,可他们都是有挂马镫的啊。

    有一招能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多给近景,这个在镜头设计来说,一点儿都不难,远景的话就那么地了,有观众看出来了也没什么,再说了知道这个小东西重要性的人不多。

    可吴祥这回是不行啊,因为他写的剧本上,就跟这个马镫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他的剧本上说的是,汉武帝的这个年代,虽然我们的步卒的装备好于匈奴,可是骑兵上我们吃亏太多,就是因为人家的马术好,这是有象征意义的,也跟整个剧情有很大的关系,改不了的。

    所以,吴祥不能那么拍,而且他还准备拍出那种特别宏大的战争场面,近景,远景那都是要有的,马镫,绝对不能出现!

    “哎,导演回来了!”

    “真回来了啊?”

    “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