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1章

    第751章 (第1/2页)

    第751章

    隔壁有着几千年历史、同属于东亚文化圈的华夏,自然成了棒子国的“借鉴”对象。端午节、农历春节、灯会到最近的中韩泡菜之争,棒子国都要抢过来变成自己的传统文化。

    李尘清清楚楚地记得,他曾经看过一位华夏漫画创作者在网上发布的一组漫画,漫画上附上了“古风混搭”四个汉字,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关注。

    漫画中角色服饰借鉴了明朝时代的穿搭风格,以及一些国内汉服文化活动展品,从中创作出来的漫画。

    结果却大量棒子国网友的声讨,说华夏作者抄袭了棒子国古装,漫画中的人物穿着的是朝鲜服饰。

    但事实是,朝鲜皇帝的衣服都是当时华夏大明天子赏赐的,称作大明“赐服”,后来棒子国服饰借鉴了明朝服饰的诸多特色,也就是说,韩服起源自汉服!

    明明是属于华夏传统文化,却被棒子国公然“偷走”,不禁让人疑问,难道华夏的传统文化影响力真就到了国外无人知晓的地步?

    在以前,还不是这样的。

    “语言使人类别于禽兽,文字使文明别于野蛮”,文字作为一个社会文明的标志,重要性可见一般。

    早在3000年前的商朝时期,华夏就有了最早的成熟汉字--甲骨文,随后经历千年的发展,演化出了隶书、楷书、宋书、行书等等。

    而东亚文化圈诸国,早先是只有语言没有文字。

    于是,长期作为华夏藩属国的棒子国和长期向华夏看齐的岛国,不约而同地学习起了汉字。

    汉字刚传入日韩时,只有贵族、官员才会使用,普通平民仍然只能用口语交流,谁会写汉字、能作汉诗就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直到近代,棒子国开始推行韩语,进行“去汉字”运动,结果却由于汉字根深蒂固的影响,导致棒子国推行的韩语存在很多表达不清的地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