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7章

    第857章 (第1/2页)

    第857章

    这两个制度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需要现任官员的发掘和推荐。

    而一个人,在为另外一个人背书的时候,于公还是于私,前提条件是,被推荐人能够进入推荐人的社交视野。

    要满足这个条件,最为直接的方式,就是熟人网络。

    心理学家罗宾·邓巴曾提出一个150定律,意思是人因为受到大脑功能的限制,能够维持紧密人际关系的人数上限是150人。

    在没有条件进行大规模人才考核的时代,推荐人肯定是从身边的关系网上寻找潜在人选。而一个人能够维持紧密关系的人数上线仅为150的情况下,熟人网络成为当仁不让的选择。

    而且,世家大族之间不断联姻,在人脉网络和社会资本累积上,这种优势进一步强化,直到成为可以和皇权叫板的力量。

    但是,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必然会抛弃那些不合理的制度。以亲缘和联姻为基础的社会资源垄断制度,注定会走向瓦解。

    历经唐太宗、唐高宗和武则天三代帝王的努力,科举制度逐渐发展成为官员选拔的重要制度。

    不管是世家大族和平民子弟,都需要通过科举考试,才能获得官场的入场券。

    在科举初期,能够通过科举考试步入官场的人,以士族子弟居多。家族的财富积累,家族历代传承的书籍,在他们的学业上,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没有财富,无法支付不菲的教育费用;没有书籍,如何能够完成文化教育呢?

    这种优势逐渐被打破。非大族出生的中榜者越来越多。这种趋势,在宋代以后更是常见。

    制度设计的成功,即使影响深远,但让世家大族社会地位和影响力的消解,非一朝一夕之功。

    接下来就是唐朝国运的转折点——安史之乱。

    在唐朝以前,国家的政治经济中心都在北方。

    安史之乱时,世家大族传统上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战乱导致人口大量死亡,世家大族这个群体的人际关系和财产都受到重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