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4章

    第884章 (第2/2页)



    隋唐五代民间摔跤活动的开展亦很普遍,并多作为一项喜庆观赏活动在节日举行。

    从唐时文献记载可知,寒食节、上元节、端午节、元宵节以及钱塘观潮节,都要举行盛大的摔跤活动。

    在这些文献记载中,还可以看到摔跤活动的情景。《唐音癸》载:“凡陈诸戏毕,左右军槌大鼓,引壮士果袒相搏,较力,以分胜负。”

    这说明当时摔跤是以擂大鼓开场的;摔跤时双方均果露身体的一部分。这从敦煌藏经洞唐代佛幡绢画上亦能得到证明。

    这种装束,与今岛国相扑装束极为近似。

    唐时的“小儿园”,是培养包括摔跤、相扑在内的杂戏人才的班子。“相扑朋”,则无疑是聚集摔跤专门人才的机构。

    《角力记》中常提到的“社”,可视为民间的摔跤组织。唐代的摔跤手可能已职业化,《角力记》的“抵人”,便颇似现代“职业跤手”之称谓。

    除去摔跤之外,唐代骑射之风同样盛行。

    唐高祖李渊未起兵之前,与隋将王仁恭一同守备马邑郡,北御突厥。李渊对王仁恭谈到“突厥所长,惟恃骑射”,“不恒其阵,以弓矢为爪牙”。

    倘我方军队亦“同其所为,习其所好”,则能同样具有突厥军队的战斗力。于是李渊“简能骑射者二千余人”,亦逐水草而居,严加骑射训练,果然训练成为劲旅。

    李渊重视军队骑射训练和组建精良骑兵的措施,在推翻隋王朝、击败其他军事集团、统一国家的历次战役中都取得了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