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8章

    第888章 (第1/2页)

    第888章

    李世民出征窦建德时曾对尉迟敬德说:“寡人持弓箭,公把长枪相副,虽百万众,亦无奈我何。”

    尉迟敬德不仅善使枪,还善于避枪、夺枪。另外,唐初名将秦叔宝、玄宗时名将哥舒翰,都是使枪的好手。

    马上用枪或步战用枪,在形制上有所差异。马上用枪,又称“马槊”。

    《旧唐书·尉迟敬德传》称“齐王元吉亦善马矟。”

    《新唐书·李嗣业传》云:李嗣业作战常为先锋,手持“巨棓”以为武器。棓,即棒、棍。棍在唐代已不再是将领偶尔使用,军队似已普遍装备。

    《新唐书·阚传》载:伏威邑人阚善用两刃刀,名为“拍刀”,“一挥杀数人,前无坚对。”这种刀“其长丈”,显然属长兵器。

    李尘发现,军中刀枪比较常见,而剑反而少的可怜。

    唐代军中标准装备唯有刀制而无剑制,剑完全退出了战场。极个别将领用剑,已属偶然。

    实际上,隋朝将官们还有佩剑的习俗。

    《隋书·礼仪志》载:“一品,玉器剑,佩山玄玉;二品,金装剑,佩水苍玉;三品及开国子男、五等散品,名号侯,虽四五品,并银装剑,佩水苍玉。侍中以下,通直郎以上,陪位则象剑。”

    “象剑”多为木质,并非真剑,完全是一种礼仪性质的用剑。

    唐承隋制,佩剑制度亦大致相同,剑成为标志文武百官身份地位的一部分。

    真剑可以被木剑和金、银、玉质的假剑取而代之,朝堂佩剑即已失去实用价值。

    剑虽退出军事舞台,但这时民间剑术却发达起来。

    唐有任侠之风,下铺所佩皆为剑,李世民在秦王时期要聚积力量,夺取皇位,手下一度养有“剑士千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