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好日子会有的

    第三章 好日子会有的 (第1/3页)

    片刻后,乾隆将鱼竿扔给王进保,吩咐道:“将这条鲤鱼寄养到朕的御书房,每日派专人加以照料。”接着又道:“传各部大学士及军机大臣马上到御书房议事,朕有要事相商。”

    “奴才这就下去传旨。”

    交代完,乾隆就迫不及待的起驾回了御书房,只剩下太监王进保跟一个小太监留在原地。

    等乾隆走远后,王进保令小太监收起鱼竿,然后将其唤到了僻静处,阴**:“小春子,这放鱼到湖里的事儿,除了你没别人知道吧!”

    那名唤作小春子的太监则恭敬回禀道:“老祖宗,这事儿除了您知我知没有第三个人知道,您就放心吧!”

    拍了拍小太监的肩膀,王进保满意的点点头道:“嗯,这事儿要烂到肚里,决不能对外人提起,不然,以主子的脾气你我都很清楚后果是什么。”接着,王进保又微笑说道:“以后只要你认真替老祖宗我办事,加官进爵捞银子,少不了你的好处。”

    小太监一听,欣喜的连忙对王进保跪下磕头:“老祖宗请放心,小春子我能有今天做这头号传旨太监,全仰仗着老祖宗您的护佑,只要您一句话,小的我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否则天打五雷轰,不得好死!”

    看见小春子在自己面前毕恭毕敬的模样,王进保显然很满意,扶起小春子又抚慰了几句好话,便打发小春子下去传旨去了,然后又屁颠屁颠的去追赶乾隆的銮驾。

    走在乡间的小道上,李克青一边感受着200多年前的新鲜空气,一边回忆起刘家湾的情形来,刘家湾虽然名字叫刘家湾,可村里刘姓人可却不多,至于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村里人自己也不太清楚。

    刘家湾低处谷城县城西六十多里的青龙山中,东依北河连通汉江,多年前曾有云游道人到此,称此地必出大贵之人,不过村里人多讥讽老道士胡说八道,这穷山沟里还能跳出个金凤凰?日子久了,村里人多淡忘此事,李克青也对这事儿嗤之以鼻,出贵人?出穷光蛋还差不多。

    谷城县隶属襄阳府,南依荆山,西偎武当,东临汉水,县内多山,刘家湾便是处于群山环抱之中,这里土壤瘠薄,气候恶劣,村里人多地少,人称七分山二分水一分田,加上近些年不断有外来饥民迁居山中,人地矛盾更是紧张,还多次发生本地人与外来户的械斗事件,还好青龙山中多矿产、木材、石料,只是这些资源基本上都掌握在少数地主劣绅手中,本地乡民和流民除搭棚佃耕土地外,还需受雇于木厢厂、铁厂、纸厂,获取微薄工钱,方能生存。他们不仅受地主、厂主的剥削,还要受差役、讼棍的勒索,生活极为艰难,灾年月卖儿卖女数不胜数。

    想到这些,李克青微微摇头,还想着推翻满清,可眼下自己连温饱都还没解决,要钱没钱要人没人,也就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

    “青哥儿,身子可好些了?”田边一个人忽然叫住了正在发牢骚的李克青,转头看去,是个40多岁的中年汉子,生的黑黑的脸,一脸老实巴交的模样。

    杨德财,一个名字浮出心间,是庄里的种地能手,租种着财主吴老爷的六七亩旱田,跟吴老爷五五分成后,每年还可以分得七八石苞米。

    “已经不碍事了,多谢杨叔关心”李克青随口回应,忽然瞧见地里的作物藤叶有些似曾相识,便疑惑道:“杨叔可是在种白薯?”

    杨德财奋力的挥着锄头说道:“嗯!这几年不是大旱就是水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