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光复军

    第九十二章 光复军 (第3/3页)

动,聚在光复军的大旗下,而不是担心清军一到就树倒猢狲散,把百姓们留给清军祸害。

    光复军的总兵力大约2300人,为了适应战斗需要,李克青将其重新进行了整编,亲兵营由亲兵马齐率领,兵力为200人,骑兵营由张修武、郑林全二人率领,兵力为200人,步军营分为三营,每营400人,分别由刘信、齐林、文启荣担任一二三营营长,而李正杰和薛亮统领的水师营虽然人数有近400人,不过由于不太擅长陆战,因而暂时被归为后备军使用,曾孝说率领的工兵营虽然人数也有200人,可大多擅长土工作业,也只能作为后备使用,剩下朱兴带着100多名混元教徒大多懂些武艺,暂时也只能充做肉搏兵使用,等到此战过后让其单独扩充成一个营。

    虽然李克青手里的士兵人数多达2300多人,可真正能可堪用的只有不到1700人,与清兵3000多精锐绿营来说,可谓悬殊巨大,若是清兵得到谷城本地地主武装的支持,说不定人数会更多,不过李克青也不惧怕,因为这1700人全部都是新式刺刀燧发枪,而且训练有素,一旦打起来清军未必能占得了便宜。

    军事编制拟定之后,剩下来的就是刘湾村周遭的乡民了,由于刘湾村这几年发展迅速,吸纳了不少山间的流民和棚民,因此人口也是激增,现今整个刘湾地区的人口已经达到近万人,已经不亚于一个集镇的规模。

    如何妥善安置这些百姓也是李克青遇到的头等难题,这些百姓可谓是李克青光复军的本家,是李克青现下反清最大的支持者和兵力的来源,丝毫不能马虎。

    李克青的法子是将整个老弱妇孺整编成光复军的后营,青壮全部整编成光复军的后备军,剩余老弱妇孺则由刘永安、沈福、老丈人杨德财等人负责管理生活等一应事务,这样整个刘湾村就成了一座战争机器,军队和百姓成为一个整体,能最大限度的动员一切力量为未来的战争做准备。

    这只是李克青的初步设想,具体计划实施还要等此战之后,不过李克青细想起来,倒是觉得自己这套办法与满洲鞑子的八旗制度有点类似,一切为战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