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扩张!平安镇的大发展

    第五十四章 扩张!平安镇的大发展 (第2/3页)

山地。

    面对平安镇如此众多的丘陵地形,王守哲能想到的最好办法,便是梯田模式。

    这世界上,农业也发展很久了。在如此丘陵地带发展梯田,也并非王守哲独创,便是学宫中也有许多类似的记载。

    然后在这世界上梯田却并非主流,甚至连小众都谈不上。

    原因很简单,每一亩梯田的开荒成本,便是普通粮田的数倍,耕种难度同样较高,再加上运输困难,灌溉困难等等。

    造成了单位亩产的生产成本,已经远远高于粮食的收购价。

    如此情况下,又有哪个世家会去开发梯田?

    这一日,王守哲到了兴盛农庄之中。

    如今兴盛农庄的负责人,是一位叫王娟的女性旁系族人。她从小就十分聪明,还在王氏主宅的族学里上过学,之后便一直在兴盛农庄中发展。

    靠着认真负责和长久的积累,她的表现越来越突出,从管事到主事再到大主事,在旁系族人中也算是佼佼者了。

    “王娟,拜见家主。”王娟带着农场中的一些主事,迎接王守哲的到来。

    她如今不过二十六七岁左右,却是一副沉稳干练的模样,连宵翰老祖一直以来都对她称赞不已。

    “免礼。”王守哲淡淡地挥了挥手,“我此番前来,主要查看一下梯田的开发和技术发展。王娟你带我先去看看。”

    在他原本的计划中,大面积开发梯田也就在这一两年时间。然而这一次的水灾,造成了大量的难民流离失所。

    因此建立梯田农庄已迫在眉睫,否则光凭疏浚河道,修筑河堤。又哪用得了那么多人?王氏就算再富裕,也养不起太多的闲人。

    “是,家主。”王娟也不废话,径直领着王守哲一路到了梯田实验田那边。

    这一大片实验梯田,便是建立在兴盛农庄的北坡上。

    北坡向南阳光充足,坡度较小,可供开发的空间很大。

    北坡上已经修筑了成片成片的梯田,如今正是麦子抽穗灌浆之时,王守哲一眼望去,便是一片青绿色的海洋,层层叠叠间,高低交错,颇为壮观。

    “启禀家主。”王娟一路领着王守哲过去汇报道,“这一片实验梯田,约莫为三百亩,种植的是咱们王氏十九号麦种。因为更加容易控制灌溉水量,反而更能精细化工作。因此生长势头很好,出产的麦,质量可能更好。”

    “梯田耕种不易,主要体现在开发不易,灌溉不易,运输不易等几点。”王娟言简意赅道,“先说运输不易,因为梯田高低交错,各种运输成本很高,往往需要人力挑担。对此我根据家主的指示,在梯田之间修筑了彩带状洋灰路。如此我们便可以通过牛车马车,或是人力车来进行运输。一次性投入虽大,却能节约长久运输人力。”

    王守哲一看,高低纵横的梯田之中有一条弯弯曲曲的水泥路蜿蜒而上,直至梯田顶部。

    “此外,家主要求实验用的单轨运输车,我也建了一条。”王娟说道,“在梯田最高处有一座绞盘,可用牛力驱动绞盘齿轮,将单轨运输车拉到最高处。装满粮食后,单轨运输车便能靠自身的力量向下滑落。收成速度方面,比起普通农田还要快些。”

    说话间,王娟还对王守哲露出了崇拜的眼神。真不愧是家主,处处都是奇思妙想。

    单轨运输车是王守哲这些年,要求工匠建造实验的产品。它不太适合平地,反而适合高地落差之地。在地球上,一些山地果园会用这个。

    唯一的问题便是,对铁的需求极大。哪怕仅仅是建造单轨,也是极为耗铁。

    也是由此。

    这些年来,平安镇一直对外大量采购粗铁,甚至不惜溢价购买。

    平安镇对粗铁的需求太大了,处处都要用铁。

    “灌溉方面呢?”王守哲追问道。

    “我们在高处种植大量的蓄水树,保持一定的水量。此外,还开凿和用洋灰修葺了蓄水天池。蓄水天池中可对整片梯田进行有效灌溉,多余的水,也会进入水渠流到河道之中。”王娟说道,“我还想向家主请示,在落鹰峡悬崖顶端,利用其原有凹陷天槽,修筑一个大型蓄水天池,并建造空中水渠,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