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秋收教女

    第463章 秋收教女 (第1/3页)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七律·到韶山·***》

    当金黄的麦穗从正式宣告可以入口进仓的那一刻,刚察城几乎全员都投入到了收割青稞的滚滚浪潮中(青稞是大麦的一种,又称裸大麦、元麦,是大麦的一种特殊类型,因其内外颖壳分离,籽粒裸露,故称裸大麦,在西藏、青海一带通称青稞)。原本热闹的背嵬军军营,除了相应的留守人员,这段时间几乎也是全员出动,所有人相继分散到默勒河、克克塞河、江仓河、沙柳河、巴哈乌兰河、布哈河、哈尔盖河、吉尔孟河片区抢收青稞,无论男女几乎从早忙到黑,即使累得腰酸背痛,当他们把灌满米粒的熟青稞送到嘴里大嚼之后,人人脸上都会露出满意的笑容。

    沙柳河,又称伊克乌兰河,蒙古语“伊克”意为大,“乌兰”意为红色,即大红河之意,又因河谷两岸长满沙柳而称作沙柳河。沙柳形如火炬,具有干旱旱不死、牛羊啃不死、刀斧砍不死、沙土埋不死、水涝淹不死的“五不死”特性。沙柳这种沙生灌木还能像割韭菜一样,具有“平茬复壮”的生物习性。沙柳河发源于刚察城附近第一高峰桑斯扎山南麓,流经刚察城后注入青海湖,沿河两岸群山连绵起伏,风景如画。沙柳河牧野区青稞的收成直接关系到整个的刚察城备用粮食的储备量,吴永麟这几天几乎带领全家在沙柳河附近陪着大家日出日作,日落日息。只不过愿意下地的只有吴永麟和吴若兰,两父女一个在前面割,一个歪歪斜斜的在后面捡着地上掉落的麦穗和麦粒。

    秋收这几天的太阳格外的毒辣,在远处看麦浪翻滚是一回事,拿着一把镰刀站在麦浪中割麦子却是另外一番体验了,下到田地中,首先迎面而来的是一股热烘烘的气流,汗会情不自禁的顺着脸颊往下流,所以一顶草帽子是必备的装备之一,这期间为了防止中暑,在田间往往会准备一壶清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