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大蜀王又来了(五)

    第620章 大蜀王又来了(五) (第3/3页)

,可是时间上有些来不及了,只得等到来年了,而且这些日子田里的水稻正在灌浆,离收割至少还有两三个月,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市场宏观调控在这个朝代是以另外一种匪夷所思的形式进行的,往往让人有些不可理解,官府出面的开仓赈粮,开官仓赈贷只能解燃眉之急,遇到天灾人祸的饥馑之年,一代名臣范仲淹曾经有过这样的做法,当时他推行庆历行政失败后,来到杭州,出任两浙路安抚使兼任知杭州。政治上老熟的他大胆的采用了一些反常规的作法。

    第一、他提倡城市居民大搞龙舟竞赛。

    第二、他自己率领僚佐们,天天在西湖上举行宴会。以此为榜样,在富裕阶层中推行高消费运动。

    第三、告谕各个佛道神庙,趁着荒岁劳力低廉,建材低廉之机,大兴土木。

    第四、新建、改造、修缮官府的仓库与官吏房舍,每日役使上千的民夫。

    第五,不是压低市场粮食价格,而是由官方出面,把已经迅速腾涌的谷价,由每斗120钱,提高到了每斗180钱。

    范仲淹的这一系列措施,当时把一些人弄得莫名其妙。转运使等监司衙门,立即上奏朝廷,控告杭州长官‘不恤荒政,游宴兴作,劳民伤财’。这些罪状,只要一条被追究,范仲淹非罢官降职不可。

    范仲淹一句‘有余之财,救济贫者’,便将这些人打发了,当然他老人家还是费了一番唇舌的。

    果然,当时相当一部分面临死亡的贫苦人民,得到从业自救的机会。加上江浙地区的粮价上涨,贪利的商人,从四面八方载运粮食来杭州发财,结果随着越来越多粮商的涌入,粮价也很快从高峰上跌落下来。当时,杭州虽然受了大灾,却没有造成巨大的伤害。后来包拯在江西庐州的时候也这么干过,他做得更绝,完全不对狂暴上涨的粮食市场实施行政干预,听任其市价上升,结果四方商人匆匆运来粮食,很快,米价急剧回落,解救了危机。聪明人办事果然不按常理出牌,但最终人家还是把事情完美的完成了,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吴永麟知道当初这两位名臣的做法在当下完全行不通,这是由成都府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范仲淹任职所在的杭州,水路四通八达;江西庐州,多平原;外面的粮食进入灾区,易如反掌。成都府却像一个陷入地里的大铁盆,外面的人想进来,或者里面的人想出去,都要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要不然李白也不会喟然长叹‘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了。更何况现在的处境还很不乐观,首先进蜀的陆路可能已经完全被造反的僧兵中断了,半路运往成都府的粮食,被那些僧兵抢去,很有可能被戴上一顶资敌卖国的帽子,那些粮商哪里还敢趟这浑水。当前水路又被‘袍哥会’霸占着,外面的粮商也别想进来,运进来的粮食,多半也变成了天价粮食,只不过龙舟赛,修缮佛道神庙,官府的仓库与官吏房舍这几件事还是可以搞一搞的。成都府的粮食还没到饿死人的地步,先可以缓一缓,撑一撑。

    只是迟迟未到的措姆离却让吴永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力气使不上来,范老爷子和‘五通钱庄’的危机都需要钱来解决啊。还好的是绵州离成都府只有百里多的路程,一匹快马其实只要两三个时辰就能抵达,只是运往剑门关的军粮刻不容缓,即日即将启程,吴永麟此刻是分身乏术,恨不得将自己是身体劈成两半分开来用。

    唯一熟悉川内道路的唐屾现在还和张虎、罗平阳、座山雕在山里面招徕人马,安抚人心,一时半会也赶不回来,愁眉不展的吴永麟不知不觉来到了‘五味居’的门前,还没等他反应过来,一阵嘹亮的声音把他反而吓了一跳。

    “吴老爷,平时天塌下来都会给自己找乐子的开心果,今日怎么变得像打了霜的茄子似的了。”

    豆花大嫂一句玩笑话,并没有让吴永麟好受一些,他勉强挤出一副难看的笑容,既然来了,也到了饭点,那不如先进去填饱了肚子再想办法,吴永麟迈开大步走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