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2 当机立断
432 当机立断 (第2/3页)
,受邀请人都被要求尽快给予答复,如果刚好档期冲突了,无法出席,那么学院也可以准备后备方案,避免出糗,手忙脚乱,而且每一个奖项都要有相对应的颁奖嘉宾,并且排练串场词,这可是不容马虎的。
总而言之,这是一个缜密而周全的过程,学院方面尽可能地将意外状况降低到最少。
当然,有没有特殊情况?有。
比如说伍迪-艾伦,学院发出邀请之后,他可以慢条斯理地考量,决定是否出席,也有可能到最后时刻才选择“拒绝”的选项。可即使是伍迪,他也不会拖拖拉拉太久,早早地就告诉学院决定,方便他们对典礼做出安排。
此时此刻,距离奥斯卡颁奖典礼仅仅还剩下一周的时间,蓝礼却在最后的紧要关头,确定缺席?
这……绝对是杀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而且还是在此前已经点头答应的情况下。稍稍处理得不妥当了,那么就要得罪学院评委了,一旦留下案底之后,以后要在翻盘,就必须花费成倍的努力。更为糟糕的是,努力过后,也很有可能无法改变结果——傲慢与偏见,这完全可以说是学院的座右铭。
这,才是最为致命的!
好莱坞里最有名的案例就是维果-莫特森了。
当年,他出演了“指环王”里的人类之王阿拉贡,尤其是第三部的时候,颁奖季里提名呼声着实不小,但维果却对奥斯卡完全提不起兴趣,几乎缺席了整个颁奖季的学院公关,最终自然也就没有收获提名。
后来,维果分别在2005年和2007年两度与大卫-柯南伯格(David-Cronenberg)合作,并且凭借着“东方的承诺”收获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提名。在那一届的评选中,“血色将至”的丹尼尔-戴-刘易斯一枝独秀,其他人几乎无法造成威胁,但业内公认,维果是最大的挑战者,在之前的各大风向标之中,维果都收获了一片好评。
可是,维果不仅拒绝宣传,而且认为奥斯卡不过是一场“游戏”,他十分不屑。
这一姿态,落入了业内专业人士的耳朵,传播开来,再加上2003年时的冷淡和疏离,他就登上了学院的黑名单。
在那之后,维果奉献了无数精彩的表演,2009年的“末日危途”,2011年的“危险方法”,2014年的“远离人迹”,这些作品在欧洲都收到了无数肯定,大大小小影评人协会和电影节的奖项拿了一堆,在北美本土却始终备受冷遇。
一直到2016年,维果放下了姿态,为小成本独立电影“神奇队长”奔走相告,甚至主动出席了无数公关活动,真正地融入好莱坞,这才一举收获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
换而言之,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伍迪-艾伦的。
现在,仅仅只是在脑海里想了想,安迪就觉得头疼欲裂了。
可是,安迪不是优柔寡断的类型,做出选择之后,即使再为难,也要坚持到底,“是的,不出席了。”杀伐果决,毫不拖泥带水,甚至就连一点残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