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7 学术研讨

    807 学术研讨 (第2/3页)

    正是因为如此,“超脱”成为了媒体宠儿,也成为了观众宠儿。不仅是因为蓝礼所带来的关注效应,还因为托尼-凯耶的疯狂和大胆,实验性的伪纪录片拍摄方式,触发了人们极致的情感反应,就好像矛与盾的碰撞一般,火花四***彩绝伦。

    既然没有口碑蓬爆的焦点之作,那么不如选择一部令人产生好奇的作品。

    虽然场刊评分不高,但得益于媒体的关注和观众的热潮,当人们讨论起金熊奖时,“超脱”或多或少也都成为了参考标准之一。毕竟,在柏林电影节之上,竞赛单元的每一部作品、每一位演员、每一位导演都有资格争夺相对应的奖项,没有提名名单。

    不出意外的话,今晚的各个奖项就应该是这些作品的其中之一,包括金熊奖。

    热门?没有绝对热门,也没有绝对冷门。

    往年,媒体记者总是会把目光锁定在场刊最高评分的作品之上。

    因为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之中,场刊评分最高更像是一个诅咒,最高奖项总是与其无缘,评审团总是选择其他作品;这也引发了记者们和影评人们对评审团的严重不满,得奖名单出炉之后,各大媒体纷纷进行讨伐和批判,如此场景,每年都要上演。

    但今年却是例外。虽然“芭芭拉”是媒体评选出来的场刊最高评分,但影评人们、记者们、观众们对这部作品也远远没有达到狂热的程度,似乎其他作品爆冷的话,那也不是什么太过奇怪的事。

    平静,冷静,安静。

    这似乎就是第六十二届柏林电影节的最好注脚,除了“超脱”所引发的意外狂潮之外,一切都没有意外,也没有惊喜,更没有热闹。相似的氛围,自然而然地延续到了电影节的最后一天。

    颁奖仪式的进行四平八稳、波澜不惊,与其说是一个盛宴,不如说是一场研讨会,缺少娱乐的氛围,却始终弥漫着一股学术研讨的气息。严肃而庄重,认真而沉闷,果然是柏林,一如既往的高冷而独特。

    整场仪式的第一个高/潮来自于梅丽尔-斯特里普的登台。

    这位纵横影坛三十多年的老戏骨,虽然在荣誉簿上还欠缺一座威尼斯电影节的影后奖杯,没有能够实现大满贯;但她在全世界范围之内都享有崇高的尊敬和爱戴,一部接着一部经典佳作的奉献,不断证明了她的天赋、努力和付出。

    今年北美的颁奖季之中,梅丽尔凭借着“铁娘子”,创记录地第十七次赢得了奥斯卡提名,并且成为了影后争夺战的有力候补。

    人们甚至将她戏称为“毒瘤”,不是恶意的嘲讽,而是善意的调侃:似乎每一年,只要梅丽尔出演了作品,那么奥斯卡提名名单之上,勾选她,这就是不会错的选择,这也使得后起之秀们难有出头之日。

    虽然颁奖季的学院公关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但梅丽尔还是百忙之中抽空,亲自赶来了柏林,领取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座终身成就奖。

    梅丽尔登台之时,全场观众集体起立鼓掌,以最热烈、最响亮、最激动的掌声,献上了内心的敬意和钦佩;作为回应,梅丽尔也开起了自己的玩笑,“嗯,我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