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行军难

    第66章 行军难 (第2/3页)

用来拉载货物。

    即便这样,也才征集十余匹驽马,再加上二十余匹骡子,套上马车运送辎重,由于为二轮马车载重有限,一匹马也最多拉6担粮食而已。

    除了马车这种高级运输工具之外,最多的还是大车、独轮车,两人推的大车能够运输两担半粮食,一人退的独轮车也不过一担粮食而已。

    从乡间征集的,自己制作的,用了四五天功夫才制作完毕,全军匆匆上路。

    郭崇烈率领骑兵小队在前面探路,杨威率领第2司、廖启芳第4司交叉为前锋后卫,杨麟亲率主力押送粮草走在中间,道路迤俪十余里,那些被征发徭役家人远远相送,看见熟悉身影哭声喊声一片,有的更是拼命冲过人群想与亲人再见最后一面,一副生离死别的样子让人感到不忍。

    看着自己亲人被征劳役马上就要离开,很多人嚎啕大哭,前途生死未卜,不要说普通兵丁就是杨麟也内心感慨不已。

    一路之上乡绅纷纷前来相送,说的最多一句话就是保护好子弟兵,就是保护好被征劳役,大家乡里乡亲的,强征的劳役与大家亲友。

    战场上生死未卜,大家拼命的叮嘱,就是担心有什么伤亡。

    行军非常缓茫,一天下来不过四十里而已,这在过去不敢想象。

    经过四五个月训练蓬州兵急行军(不带辎重)可达百里,正常行军都在六十里之数,怎么加上辎重这样慢呢?

    除此之外就是天气炎热,鸟铳手弓箭手还好只是前面有一层棉甲,那些战兵在叫苦连天,前面背部扛着厚厚的棉甲,虽然比过去改进很多,凉风也可以从两肋吹入,但在烈日下大家直呼炎热受不了。

    让人惊奇的樊明善、陈怀西连呼不可思议,寻常军队正常行军不过三四十里而已,如此行军速度也颇为不易。

    (两百年后湘军正常行军速度为三十里,而同时期大顺军从北京到山海关历时9天走330公里,每天36.6公里。

    清军从沈阳到山海关417公里用时12天,每天34.8公里

    而大顺军于23日战败,李自成26日逃回北京城,三天走完330公里,急行军一日竟达110公里,可见行军之快捷。)。

    仔细一分析就明白其中道理,影响不外乎如此几个因素,最重要的就是军心。

    这些摊派的劳役一个个五花大绑绑来,不偷奸耍滑算好的,你还指望着大家如同过去自家买卖一样健步如飞怎么可能?

    其次就是道路,蓬州到顺庆府没有驿道,所走的多为官道,有的更是老百姓赶集的道路而已,虽然官道方便独轮车、马车通过,但这些老百姓赶集道路则非常狭窄,根本不适合大规模行军。

    上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