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借刀杀人

    第106章 借刀杀人 (第2/3页)

生意,前世顺庆府被称为丝绸城,如此足见丝绸行业之发达。

    苟伟怡在十年前高中举人,在进京赶考的时候,与在巴州任职的知州史谨宸认识,两人结为莫逆之交。

    六年前史谨宸因为政绩突出,被提拔为顺庆府同知,而苟家丝绸生意遭遇变故。

    在崇祯十二年这年,苟家有十余车的蜀锦准备运到广东,以卖给佛郎机商人,但当时张献忠率军入川,苟家的这十余车上等蜀锦就这样被流寇所劫掠。

    在古代,蜀锦是中国四大名锦之一,也是中国最古老的锦缎,不论是南京的云锦,苏州的宋锦,还是广西的壮锦都是在蜀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以说上好的蜀锦在古代就是软黄金,其价值不菲。

    往日顺庆府大户苟家一时陷入困境,为了振兴家业,苟伟怡找到时任顺庆知府的史谨宸,希望能够搞到一些盐引,以表面贩卖官盐,私自上走私盐业。

    而此时史谨宸虽然官职越做越大,靠知府的年俸与下面官吏孝敬难以支撑其贪欲,两人一拍即合,史谨宸帮忙搞到200引官盐每引300斤,而苟伟怡则自此从事私盐贩卖。

    不论是川南自贡县,还是潼川州都多盐井,而官府则根据鱼鳞册上的户数发放盐引,各地实际人数常常是官府鱼鳞册上的一倍以上,再加上私盐走私利润忒大

    在封建王朝,食盐走私巨大利润常常吸引众多人铤而走险,从事食盐走私活动。

    在明朝食盐为官府重点管制战略物质,官府一般向灶户支付6钱4分银子,或者半担粮食,以购买一引食盐约300斤,这称为窝本,如此官府从灶户处购得的食盐成本也不过2厘多钱一斤。

    除此之外,每引食盐需要缴纳3两银子的税银,外加3两银子的公使银,如此每引食盐需要缴纳6两6钱税银,分摊到每斤为2分2厘的税银约为22个铜板

    但于此相对应,在市面上食盐销售价格为1钱银子每斤宋朝为60个铜板,如此食盐从灶户处到最终销售市场,其价格翻了50倍。

    即便扣除缴纳官府的相关税赋,食盐价格也鬼了5倍。

    私盐贩卖每引盐在世上上也能买到60文铜钱,其价格不过官盐的6成,但也有200的利润。

    因此,想办法获得盐引一直是达官贵人、地方官僚发家致富的不二法门,只要有门路,每引盐只需要缴纳6两6钱银子300斤,平均每斤食盐不过2文铜钱而已而已。

    由于有史谨宸的支持,苟伟怡光明正大的从事食盐贩卖活动,而在各地零售的食盐,一律以官盐名义进行贩卖,这可不是200的利润,这是10倍的利润啊。

    通过贩卖私盐,苟家声势远超以往,短短不到数年功夫,苟家成为顺庆府最大的盐商,最大的绸缎商,短短数年功夫,苟家通过走私私盐获利保守估计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