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三心二意

    第295章 三心二意 (第3/3页)

推为李国瀚为定西将军,听方光堔说完,李国瀚大失所望,长叹道:“自年初以来,我征西大军与义勇军连战连败,损兵折将,全军上下士气低迷。

    我等一夜盼望大王能够率部前来,两军回合,如此方可可与对方形成对峙之局。

    现在双方分兵,两军相距达二十里之遥,若义勇军攻我洋县,双方断难南北呼应亦。”

    方光琛摇头道:“自关中到汉中,如今陈仓道、褒斜道尚在敌手,我军能够控制的不过傥骆道、子午道。

    若傥骆道、子午道一失,我数万大军断无归路亦。

    王爷驻军傥水谷,进可攻退可守,可立于不败之地亦。”

    马喇希、李国瀚等人虽然明白吴三桂要将自己挡在前面,将征西大军当枪使而自己坐收渔人之利,但根本奈何不了对方,除了生气,徒呼奈何。

    在城固县,听到吴三桂所部主力进入汉中消息之后,众人议论纷纷,钱邦芑分析说道:“吴三桂少年成名,自以为天下无敌,我料定对方必然率部来攻,大家只需做好防备,挡住对方三板斧,如此对方必败无疑。”

    杨麟笑道:“按察使,你大概给吴三桂想得太忠义了,吴三桂贪婪无度,狡猾异常,岂可为了清军真心卖命,现在不过相互利用而已。

    如果我所料不错,吴三桂大概会养寇自重,断不会率部进驻洋县,更不会与马喇希李国瀚等人汇合与我等决战。

    吴三桂大概会养寇自重,通过与我军对峙发展自身实力。”(历史上清廷任命吴三桂、李国瀚征川,吴三桂与南明军队在汉中、四川对峙十余年,方在1659年孙可望投降清廷,南明政权虚实尽知的情况率部进入云南,建立自己藩国。)

    钱邦芑不信,杨麟想了想,令廖启芳率领第3协进攻傥水谷以作试探。

    听到傥水谷遇袭的消息,李国瀚大惊失色,对蒙古正蓝旗固山额真马喇希道:“将军,汉中到关中,如今尚在我手的不过傥骆道、子午道而已,若傥骆道一失,我数万大军几无归路啊。”

    马喇希长叹道:“如今义勇军连战连捷,气势正旺,我军连战连败,伤号甚多,如今蒙古正蓝旗能够上马作战的不过千人之数,即便加上满洲正蓝旗、正红旗铁骑,也不过三千余人而已。

    为今之计,当放弃傥骆道、我征西大军与平西王汇合,如此看似险峻,但双方拧成一根索子,义勇军断难攻灭啊。”

    众将胆颤心惊的,不愿再战,李国瀚没有办法,只得下令全军退往石泉县,与吴三桂连成营寨。

    听到清军退走,杨麟率部相继收复洋县、西乡县,与清军形成对峙局面。

    其时,清军退保子午道,吴三桂关宁兵马分驻饶峰关、子午镇、腰岭关,李国瀚征西大军分驻石泉县、汉王城,与义勇军形成对峙之局。

    众人纷纷请战,杨麟内心颇为心动,如今清军盘踞在子午道周围数十里周围,若一击得手,对方定然乱了方寸,数万兵马拥挤在子午道周围,必然死伤惨重。

    为了慎重起见,这天杨麟带上二三随从远远赶赴子午镇查看地形,发现其地地近秦岭地区,高山峻岭,高山深壑,虽然义勇军步军实力远在对方之上,要想攻取定然颇为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