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求和之路

    第四十八章 求和之路 (第1/3页)

    只不过事情的发展,远不如韩国料想的那样。

    先是楚国明确拒绝了救援韩国之事。楚王熊槐对韩国使者明确表示,楚国如今深受秦国之战牵扯,不愿参与赵韩之争。不过对于韩国提出的以劲弩利箭换取粮食之事颇为在意,愿意在这件事情上和韩国商谈。只不过双方在交换的数量上一直没有达成一致。

    且不说秦楚大战之时,韩魏捅了楚国背后一刀,此仇不可谓不大。就算是正常的两国相交来说,不趁火打劫,也说不过去。当然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实际掌握楚国实权的“昭屈景”三家在对于韩国这件事情上出现了分歧,有人支持倾向于赵国,有的则倾向于韩国,这让楚王熊槐也难以定夺。

    接着魏国对赵国攻打韩国上党表示不满,明确要求赵国从上党撤兵,并归还野王城。只不过即便韩国使者说的痛彻心扉,魏王嗣也没有答应出兵帮助韩国之意。以魏王嗣的意思,魏国会在适当的时机向赵国表示自己的态度,接着就不了了之了。当然,魏国对于韩国以兵器交换粮食的建议也非常欢迎,并愿意以合适的价格交换粮食。

    只有在齐国,韩国使者得到了隆重的招待,并见到了齐王。齐王对赵国的野蛮行径进行了口头谴责,并从心里表达了对韩国的慰问。只不过在面对出兵问题时,齐王田辟疆无奈的说道:“非齐国不助韩御敌,乃是宋国异动,燕国动武,齐国南北皆有战事,一旦出兵,则临淄有难,不可拒敌。”不过为了表达自己的关心,愿意以合适的粮食交换韩国的兵器,以帮助韩国。

    至此,韩国所有的求援都宣告失败,除了处理一部分库存的武器,换来了三家远高于市价的粮食之外,韩国没有得到更加实惠的好处。

    当然,齐王田辟疆也表示,愿意帮助韩国出面向赵国斡旋,以求两国罢兵言和,重新考虑合纵之事。而就韩国为此劳苦奔波的时候,从赵国中牟赶来的第一波赵国援军,也已经赶到了野王城,自此,野王城守军达到了四万人,加上之前投降赵国,然后被分散打散进入赵国部队守军的韩国部队,整个野王城的守军也几乎达到了五万人之众。

    有了这五万多人,赵奢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和韩国一较短长了。他也知道,只有自己撑得越久,赵国在上党的占领就会越顺利。暴鸢则眼看着野王城越加坚固,越来越获胜无望。终于,两军在相持了半年之后,韩王仓不得不派出使者向赵国求和,并愿意以太子为质,以求赵国退兵。而此时此刻,赵国业已将上党吞并了大半,兵线已经到了长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