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5章 韩国

    第2135章 韩国 (第2/3页)

    而此时的秦国,因为即将开始的科举而变得热闹起来,各国人才纷纷齐聚秦国,想要施展自己的才华。

    这十几年来,秦王在秦国境内不断设立学院,在各个大城市的中心都建立一座藏,

    藏内包含了诸子百家各个学派的书籍,每一个秦国读书人都有权利进入藏内免费观看,甚至藏还提供免费的纸张供士子抄写。

    而通过科举制渐入官场的士子们都要到基层锻炼三年,成绩优异者才会继续提拔,所以这十几年来秦国内的识字率远远超过六国。

    诺大的咸阳城,因为士子们而变得热闹起来,客栈酒馆家家爆满,

    很多咸阳城的百姓也非常的有生意头脑,把自家闲置的屋子收拾出来租给那些士子,每个月也能挣不少钱。

    听说没有文院,最出色的弟子之一韩非竟然回韩国了!

    “听说了吗?这韩非也不知怎么想的?竟然会离开势力庞大的秦国,回到弱小的韩国?”

    “是啊,这秦国国力蒸蒸日上,百姓安居乐业,比那韩国不知好了多少!”

    有人却是不服气道,“韩非可是韩国王孙,学业有成之后自然回去,报效自己的国家。”

    “这倒也是。”众人议论纷纷。

    但毋庸置疑的是每三年的科举考试,文院中的士子都会大放光彩,十个至少有九个中的。

    这些士子不但文采斐然,而且博览诸子百家经典,每一个都是栋梁之材,但秦王并没有一下子把他们放到高位,而是让他们出去历练,从基层做起。

    在文院中,他们不但可以学到治世之才,还会学到机关术和农作物的种植,秦国律法更是倒背如流,还会学到一些判案的经验。

    这些年轻的士子还没有被官场上的**腐蚀掉自己的热血,来到基层后更是积极展现自己的能力,为这个帝国发光发热。

    科举考试分为文举和武举,两个考试的时间是分开的,很多学子自持有才,考了文举还不算,还去考武举,能在两个考试中脱颖而出的人才,都会得到秦王的亲自接见。

    科举考试甚是严格,若是被人查出作弊,将会终身取消科举的资格,甚至还会连累子孙后世一起抬不起头来。

    徐清就是来咸阳科考的一名士子,本是楚国人,祖上还曾是楚国的贵族,这是后来家族没落,在楚国没有了出头之日,听说秦国有科举考试,就来碰碰运气,来到了咸阳城后,才感叹天下之大。

    此时的咸阳汇聚了来自五湖四海各个国家各个学派的士子,可谓是热闹至极。

    很多茶楼酒馆都被这些士子占据,时常听到不同学派的士子在争论,有时候争论不过,还上演全武行,不过幸而秦王明智,早早的就派军队在大街上巡逻,谁若是敢闹事,就把谁给关起来,甚至还会取消科举的资格。

    每天听着这些士子争辩,徐清感觉自己的学识也在飞速的增长,时常感叹秦王是一个深谋远虑,有大才之人,秦国强盛可期。

    一场科举考试简直要了徐清半条命,只感觉自己在鬼门关走了一趟,实在是太累了,主要是对精神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科举考试完,不管结果如何,徐清只感觉一身轻松,换了身干净的衣裳,就去大街上溜达。

    这咸阳城内的好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有很多都是其余六国没有的,比如这纸张薄如蝉翼,洁白如雪,在上面书写,

    不但舒适而且还能书写更多的文字,这纸张在其余六国徐清也见过,只是价格贵的惊人,但是在这秦国这纸张却格外的便宜,所以秦国的读书人格外多。

    还有就是秦国咸阳的街道非常的整洁,大街上竟然还摆放着什么垃圾箱,

    在垃圾箱的不远处还有茅房,那茅房盖的简直比普通人家的房子还要漂亮高大,每天都派专人打扫,据说那些污秽之物还可以用来积肥,可以使冬作物产量增高。

    毕竟最近几年秦国人数增长迅猛,但是秦国的粮食生产量却也高得吓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