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体系练兵

    第36章 体系练兵 (第2/3页)

一小时下来,棉衣能扭出水;每天叠摞10发空弹壳不倒才能摸枪。

    当初在射击队接受训练时的畅鹏更惨,左手端平玻璃,右手叠摞上11颗小口径弹壳,最少保持10秒不倒。

    小口径步枪子弹弹壳的撞击点在弹壳边缘,弹壳底边缘凸起不平,那难度可想而知。队员站成一排,谁的弹壳倒下,教练便走过来大力一脚,然后围着靶场跑一圈重新来过,管你少男少女哭喊,大不了滚蛋。

    畅鹏的教练可是全国知名的,培养出全运会少年组射击冠军不下10名,他负责的省射击队是国家队排名第一的初级人才库。

    不知何故,畅鹏很受教练的青睐,特别招教练组的‘关照’,吃的苦更多!

    60米步枪靶,10环拇指大小肉眼不可见,瞄准的黑圈过5环。非比赛不调校枪准点,打密集度,别人10发子弹间隔4公分合格,畅鹏3公分挨踢、受罚。

    步枪还好,初期卧姿只苦不累,为活动麻木的身体,频繁的拉动扳机扣动,一排人趴着,教练看不着。

    而练习手枪则更惨,侧身闭左眼扣空扳机,一瞄准就半小时,单手举枪从上到下,感觉对准(看不见靶心)就扣扳机。举枪训练吊沙袋,从2两加到2斤,5分钟放下又挨踢,教练可就在身后站着,什么懒都无法偷。

    为何如此‘刻苦’训练,源于每天下午第一堂课后便能离开牢笼般的学校,在射击队训练完毕便‘海阔天空任鸟飞’,玩到天黑回家,说教练让加时训练,否则晚饭便是父亲的‘干笋焖肉’。

    可惜国家队下来选拔队员时,正逢红眼病流行爆发,眼睛红肿的畅鹏只打出了10发87环的第四名,前三名调往省队升级训练,畅鹏‘告老还乡’,连教练都觉得可惜。

    回到学校让老师和同学笑话,为此还转学校,从此再也不去射击队训练,无缘参加第二年度的选拔。

    话说畅鹏的专业射击,面对100米可见的10环白点,熟悉步枪的后坐力与枪口摆动频率,10环外就可算脱靶,所以教导队的射击训练严厉到了极点!

    射击比赛输掉名誉;与敌对射,输掉的是命!日本老兵400米能打人胸口,唯有射击精准、击发速度和武器性能强于它们,才是取胜之道!

    教导队实弹射击成绩不合格的人员,每天只能吃一餐,更没有额外的休息时间,除了8个小时基本睡眠就是训练加练枪。

    如此一段时间下来,除了个别实在不适合打枪、注定只能去搞后勤的准军士军官外,大多数队员在精准快射、枪支熟悉和维护及快速有效地使用武器方面,训练很有成效。

    畅鹏命令苏小明,前往银矿营地通知张春水,优选2个准狙击手和2名优秀的僮人‘山地’士兵,前来邹圩新兵营担任教官。

    准狙击手到各中队选出有射击天赋的士兵,教导他们射击,让每个中队都拥有令敌军可怕的神枪手,所订购的英制李-恩菲尔德、世界第一款配备3.2倍瞄准镜的军用狙击步枪,便是配发给他们使用的。

    僮人出身的山地士兵则培训侦查兵,今后的每一支部队都必须配置侦查分队。

    调过来的准狙击手和特战士兵升级为士官,担任教官的同时,参加教导队的学习。

    邹圩兵营正逐渐系统化,于训练僮人时‘发明’的三大状态也开始推行。

    新兵们无论是否接受得了,这已与畅鹏的关系不大,自有人去维持与执行。教官、教导队首先遵守,处罚士兵被打黑枪是执行者无用,死了活该!他们如能先带头和替人受罚,自然顺理成章。

    习惯成自然!就好比后世时,谁去新加坡也不习惯那手掌大小国的严厉,他本国人吃口香糖都违法。美国佬被打几鞭,总统说情还得打,外国人去几天,还得习惯,否则你别来!

    驻训期间,白天,畅鹏很享受似的,在兵营各处“游荡”,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的兵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