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聪明人的选择

    第四十八章 聪明人的选择 (第1/3页)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很多人用错,并不是说喜欢山喜欢水。

    这句话是说,有些人的学问修养,聪明人多半都活泼可爱,兴趣广泛的,比如苏轼就是典型的智者乐水,老年还不往开发厨艺属性。

    仁者乐山呢,说的是仁慈的人,多半是深厚内敛的,宁静得和山一样。指的是一个人的修养品行。

    当然,很多人既是智者,又是仁者,事物的两面而已。

    虽然洛阳地区战火纷飞,但这里的人似乎已经习惯了乱世,并未逃亡。

    说实话,除了江左以外,天下也没有特别安定的地方了。

    不过江左对于他们这些洛阳本地人来说,并不是好去处,洛阳啊,曾经的京城啊,住在那里的人,内心是有自豪感的。

    去了江左,也是给那些世家豪门当家奴,还不是受人欺压?和现在又有什么区别呢?

    洛水之上一叶扁舟,有一位老翁正在垂钓。他穿着蓑衣,因为夏季雨水多;他戴着斗笠,因为夏天下午的太阳很毒。

    孤零零的小舟,上面一位孤单的钓鱼人,显得那样怪异和突兀。

    然而却和周围的景色融为一体。

    忽然,有另外一艘比这渔船更小的小船,如同江中黑色的梭鱼,飞快的从东向西驶来,匆匆而过,上面划船的是一个穿着劲装的汉子,身材挺拔而魁梧。

    这一人一舟,如同流星一晃而过,又如离弦的利箭,带着劲风。

    垂钓的老人展颜一笑,随即不再理会离开的那船,继续钓鱼,仿佛这个世界只剩下他一人。

    “老人家,这里战火纷飞的,你挺有闲情逸致的嘛!”

    那艘离开的小船,又重新划了回来。

    很快,两艘小船停靠在一起,劲装汉子非常不客气的上了老人的船,并未征求对方的同意,显得有些无礼。

    “在下公孙赐,想和老翁喝点酒,吃点鱼,不知老翁是否赏个脸呢?”

    这位孔武有力的汉子拿出两个小酒壶,递给对方一个,同样是笑眯眯的跟老人对视。

    “那可不行,你身上杀气太重,有你在,我就钓不到鱼。既然没有鱼,又如何能够把酒言欢呢?”

    老人头都不抬,淡淡的回复道。

    他话里有话,一语道破对方的身份,言语中却不带恶意,还颇有一些亲切的感觉。

    “哈哈哈哈,好,老人家恐怕也不是常人啊。恕在下唐突了,这就告辞了。”

    这位叫公孙赐的汉子,并未将那壶酒要回来,而是径直跳到自己的船上,准备离开。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如此好酒,让老夫为壮士践行!”

    老人将那壶酒倒入洛水之中,摇头叹息。

    他说这样的话,只怕连傻子也会返回。

    果不其然,公孙赐又回到老人的船上,恭敬的对他行了一礼说道:“小辈无礼,还请先生指教。”

    公孙赐的态度,比刚才又低了一个层次。

    “不想做的事情,强行去做,就算最后成功,也很难全身而退。你不破除自己的心魔,是永远无法过这一关的。现在西行,无非去送死罢了。”

    老人叹了一口气。

    说来也巧,正在这时有鱼上钩,老人一把就将鱼钓起,是一条好几斤重的大鱼。

    “你看,你身上没了杀气,这鱼不就来了么?”

    老人的眼神饱经沧桑,带着智慧的神采,似乎可以看穿世间一切伪装。公孙赐虽然脸上没什么表情,手却有些发抖,这位老人有些高深莫测,他实在是不想跟这种人打交道。

    除非必要!比如今天。

    “来,你手上功夫估计不错,替老夫杀鱼,我这就去生火。”

    老人走进小船的船舱,似乎是去准备炊具。

    江湖菜,江湖人吃,别有一番风味。即使是一锅鱼汤,两人也是吃出了人生百态来。

    一个喜上眉梢,一个如同嚼蜡。

    公孙赐一杯酒下肚,眯着眼睛看着面前正在吃鱼吃得欢腾的老人,心转如电。

    做他们这一行的,灵感和直觉很重要。这次他是去杀人,但内心却是很抗拒。

    所以看到一个独自钓鱼的老翁,明明已经划船过去了,就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