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7 半壁江山

    307 半壁江山 (第2/3页)

 而男演员的黄金时期则一般在三十五岁之后,年轻时期大多都只能演绎一些偶像花瓶的角色,再不然就是在配角的位置上满满打磨,等待着属于自己的机会。在奥斯卡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最佳男主角得奖者低于三十岁的,仅仅只有一位,“钢琴家”的阿德里安-布洛迪(Adrien-Brody)——他得奖时是二十九岁三百四十三天。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蓝礼出现了。

    在上个月的二十日,蓝礼刚刚度过了他二十一岁的生日,达到了美国法定的饮酒年龄,这对于好莱坞来说,其实和高中生没有任何区别,除了“回到未来”、“歌舞青春”、“美国派”这样的青少年电影,几乎不会有电影项目把男主角确定在这个年龄阶段。

    因为这样的年轻人,刚刚脱离了青春期,演技打磨不够扎实,角色层次不够丰富,表演类型也不够多元,处于一个不上不下的尴尬位置。

    更重要的是,这个年龄段的艺术创作是十分困难的,孩子们有家庭的危机和童年的视角,高中生、大学生有成长的烦恼和社会的恐惧,中年人有中产阶级的中年危机……但是刚刚离开大学的年轻人们,却仅仅只是适应社会的迷茫,艺术创作之中难以挖掘出更多的内容。

    不仅如此,电影市场的主力消费群体也不在这个阶段,也就是说即使制作出了这个年龄段的电影,受众群太过狭窄,最终也难以取得佳绩。这也使得各个制片公司都提不起兴趣。

    所以,在好莱坞,二十岁到二十五岁之间的男演员,位置是最为难受的。许多演员要么咬紧牙关熬了过去,等二十六岁之后,情况就会好多了;要么就被淹没在无数的新鲜面孔之中,逐渐消失在大众视线之中。

    扎克-埃夫隆(Zac-Efron)就是最典型的代表,十七岁凭借着“歌舞青春”名扬四海,三部曲拍完之后,刚好十九岁,然后他就陷入了长达四年时间的挣扎期,一方面不能回去继续扮演高中生,另一方面年龄大一些的角色却又没有竞争力,即使是拍摄小妞爱情电影,他也竞争不过那些三十岁左右的主力演员。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了他二十五岁才有好转,但在那之后,他的演员道路也渐渐转变为出/卖/肉/体的喜剧演员,发展道路越来越窄,逐渐成为了类型电影。就好像范-迪塞尔或者亚当-桑德勒(Adam-Sandler)一样。

    当初蓝礼试镜“太平洋战争”也是如此,尤金-斯莱奇是一个十九岁的少年,可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却宁愿选择二十六岁的约瑟夫-梅泽罗,也不愿意选择二十岁的蓝礼。如果不是当晚的意外巧遇,改变了史蒂文的想法,那么现在的情形就截然不同了。

    现在,蓝礼却打破了年龄的束缚,书写了一段奇迹。

    先是在艾美奖勇夺视帝奖杯,而后又在“活埋”之中奉献了惊艳演出,在颁奖季之中占据了不可动摇的一个位置,一鼓作气地收获了自己的第一个金球奖提名!以及第二个金球提名!

    除了剧情类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