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3 口诛笔伐

    873 口诛笔伐 (第2/3页)

后,“滚石”用简短的言语表示了歉意,在没有经过查证之下,刊登了错误新闻,诚挚地向读者道歉。但,整个道歉的篇章仅仅只有三句话而已,轻描淡写、一笔勾销,完全忽略了自己的责任和过错,而是把这一口黑锅死死地扣在了“娱乐周刊”的脑袋上。

    不过,现在所有矛头都指向了罪魁祸首,“滚石”的机智和果敢,成功地处理了危机,转移了焦点,然后,“娱乐周刊”沦落到了千夫所指、众叛亲离的境地;更重要的是,即使是“娱乐周刊”想要拖着“滚石”一起下水,他们现在也已经焦头烂额、自顾不暇。

    当初的收获多么辉煌、多么成功,现在的境遇就多么凄凉、多么糟糕。

    “毁谤?污蔑?捏造?隐藏在娱乐至死的背后,新闻行业的没落和堕落才是真正的发人深省!”

    “这到底是一次新闻炒作的误入歧途,还是一次私人恩怨的纠缠不清?康奈尔-麦格雷戈,屡次制造混乱的动机,到底是什么?”

    “从证据确凿到证据无效,短短一周时间里,社会法庭到底发生了什么?而罗列证据的检察官又到底怎么了?”

    “一己之私所导致的社会灾难——’炒作门’折射出来的社会问题。”

    “‘娱乐周刊’的迷失和堕落,他们到底是如何走向失足的?”

    “真相大白之后,那么,’娱乐周刊’是否欠了蓝礼-霍尔一句道歉?”

    “公众人物的揭露与毁谤,仅仅只有一线之隔,到底应该如何界定?”

    “钢丝绳上的狂舞,’娱乐周刊’身败名裂!”

    “欺骗了全世界的男人,不是蓝礼-霍尔,而是康奈尔-麦格雷戈!”

    “那个说谎的男人,他到底还说了哪些谎言?”

    ……

    口诛笔伐,铺天盖地的口诛笔伐,所有媒体——真正意义上的所有媒体,齐刷刷地将枪口指向了“娱乐周刊”以及康奈尔-麦格雷戈,强大的声势远远超过了数天之前针对蓝礼-霍尔的批判和质问,似乎所有媒体都迫不及待地加入进来,为了显示自己的清白,于是纷纷表达了强有力的谴责。

    这才是山呼海啸!这才是天崩地裂!这才是无处可逃!

    “纽约时报”和“纽约客”的专题报道,此时才真正彰显出威力:

    他们将矛头指向了整个新闻行业的娱乐至死现象。现在,媒体们为了凸显自己的职业道德,也为了撇清之前的负面报道,他们不得不第一时间做出回应,避免引火烧身,于是,“娱乐周刊”和康奈尔就成为了最好的怒火转移对象。

    从娱乐媒体到社会媒体,更进一步到政/治媒体,纷纷进行了相关报道,展开了相关讨论。

    “炒作门”的跌宕起伏、起承转合,真正地将娱乐至死、利益至上的媒体文化放在了台面之上。

    虽然说,过去十年时间里,“无冕之王”渐渐地走下神坛,地位、声势和影响都已经非同往昔,相关专家、相关领域持续不断地讨论着如此现象的社会根源;但,始终没有能够真正地引起瞩目,也没有能够真正地引发重视。

    这一次,借助着“炒作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