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2 重回纽约
1332 重回纽约 (第3/3页)
的旧金山49人棒球帽以及一双白色的帆布鞋,简简单单的装扮,透露出一股扑面而来的青春气息,在汹涌的人海之中丝毫不显眼。
尽管如此,记者们还是第一时间就捕捉到了蓝礼的身影,及时地将他拦截下来。
一个接着一个问题,疾风骤雨地倾泻而下,源源不断地汹涌而出,如同惊涛骇浪一般严严实实地将蓝礼包围其中,但蓝礼的脚步却始终不曾停下,根本没有回答任何问题的打算和意图,一直到最后一个问题。
蓝礼突然就站在了原地,一脸好奇地顺着声音来源望了过去。
刹那间,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之中,嘈杂和喧闹都彻底消失不见,气氛一时间就有些忐忑和紧张起来。
蓝礼的身上却依旧没有任何锋芒,只是流露出了一丝好奇,“真的吗?具体说说看?也许,我应该好好地请他们吃一顿饭,表示感谢。”
虽然说,每一位记者都在竭尽全力地希望能够吸引蓝礼的注意,展开提问;但事情真正地发生时,那位提问的记者却顿时有些措手不及起来,在蓝礼的注视之下,话语不由就变得结结巴巴、磕磕绊绊起来。
“呃……其实……只是……呃,有人提起,史蒂文在讨论过程中表示,你非常出色,值得嘉奖,然后……”
话语到这里突然就掐断了,就没有然后了。
如果仅仅只是如此,那么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了。因为欧洲三大电影节的评审团制度本来就是如此运转的,一位评委提出看法,其他评委提出意见,经过交流和探讨达成共识,最终落实奖项归属。
电影节结束之后,有的评委就愿意公开表示,自己支持的金棕榈作品是哪一部,为什么这部作品得奖了,又或者说为什么没有得奖。只要当事人愿意,这都是可以公开的。
同时,来自亚洲的评委选择支持亚洲作品,甚至是以东方文化的视角为其他评委们解释作品的含义和意图;又或者是法国评委更加倾向于本土作品,这也是理所当然的。
这些流言蜚语也是电影节结束之后的重要看点之一。
刚才,记者故意暗示,蓝礼的影帝头衔是史蒂文力挺之下获得的,其中有猫腻;但蓝礼的坦然和镇定,却顿时让记者的攻击变得无地自容。
记者没有继续说下去了,反而是蓝礼认真地询问到,“难道没有什么评委主动站出来,谁选择了支持我吗?也许,下次他们担任评委的时候,我应该再尝试参赛看看。”隐藏其中的嘲讽和戏谑,却将所有攻击火力都推向了记者当事人。
“……不,目前暂时没有更多的消息。”那名记者所有的气焰都平复了下来,在众目睽睽之下,他也不能睁眼说瞎话,否则事情就要一发不可收拾了。
蓝礼轻轻耸了耸肩,表示了自己的扼腕和遗憾,“如果有消息的话,记得及时通知我。”
站在旁边的记者们,有的人已经忍不住轻笑了起来,气氛顿时就变得轻松起来。
“蓝礼,请问一下,你这次回到纽约,是准备重新开始投入拍摄了吗?”
“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