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4 何去何从

    1334 何去何从 (第2/3页)

荒岛余生”,另外还有“阿波罗13号”、“飞越未来”、“猫鼠游戏”、“西雅图夜未眠”等等电影,全部都是票房与口碑并收、奖项提名与观众追捧并行的作品。

    毫无疑问,汉克斯就是目前好莱坞最具号召力的演员,没有之一,业内业外都是如此。

    现在,艾米莉就正在期待着,蓝礼成为下一个汉克斯,如此细节就可以看得出来,她对蓝礼寄予厚望了。

    “老实说,即使蓝礼像’日出之前’或者’曼哈顿’那样坐在电影屏幕前,唠唠叨叨两个小时,我也愿意走进电影院观看,真心希望这位实力出众的年轻演员能够长长久久地延续自己的艺术生涯,寻找到一位自己为之倾倒的演员着实太不容易了。”

    上述就是艾米莉的观点,对于目前年纪轻轻的蓝礼取得了与年龄不相符的巨大成就和辉煌,表示了祝贺的同时也阐述了担忧,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更是盛极必衰的恐惧。

    人们常说,电影诞生半个世纪之后才出现了一个马龙-白兰度,那么现在又半个世纪过去了是不是才出现了一个蓝礼-霍尔呢?蓝礼真的能够承担起如此赞誉和期许吗?

    某个角度来说,这就是目前整个行业观点的一个简单总结。

    本来,艾米莉仅仅只是刊登在了自己的博客之上,没有想到,“纽约客”阅读了之后,取得了独家转载的版权之后,刊登在了自己的网站以及杂志之上,进一步引起了袅袅余波的长远影响。

    关于EGOT的跨界满贯、关于欧洲三大电影节影帝大满贯,更进一步,关于表演领域的全满贯,所有的猜测和期待现在都已经具备了实现的可能,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所有媒体讨论的焦点,但在这之后呢?

    艾米莉的观点可以被看做是无数观点的一个缩影。

    在如此缩影之上,演变出了诸多可能,全部都体现在了机场接机时的诸多提问之中,其中一派就提出了质疑:

    达米恩-查泽雷到底是谁?

    如此名不见经传的新人导演,却成功地吸引到了蓝礼的加盟,甚至还以制片人的名义接管了作品的制作。

    对于制作流程已经成熟的流水线商业电影来说,这不成问题,即使更换导演也无伤大雅;但对于制作过程充满无数可能以及诸多变数的独立电影来说,这却无比严峻。

    蓝礼到底在想些什么?更进一步,蓝礼的自大和狂妄是不是正在影响他的判断力?

    连续收获了顶级奖项的认可之后,蓝礼是不是正在钻进死胡同,把自己逼入了墙角之中,然后困在一个窠臼之中无法摆脱?又或者,蓝礼是不是对于演技过于偏执以至于蒙蔽了双眼?撇开各式各样的所谓魔咒不说,蓝礼是不是正在迷失和困惑?

    他们的观点可没有艾米莉那般温和与积极,更多呈现出了一种偏激和尖锐,似乎蓝礼的职业生涯就已经命悬一线了,“爆裂鼓手”就可能成为摧毁一切的触发点,甚至可能像希斯-莱杰一般一步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